【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广州贸易

广州贸易
内容简介:
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本书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本书最后对广州贸易体制的反思极为深刻。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范岱克(Paul A. Van Dyke),美国人,中山大学历史档案馆、澳门文化局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职于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是世界知名的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等领域的学者,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reprint 2007;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Politics and Strateg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1.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Images of the Canton Factories 1760-1822: Reading History in Art. By Paul A. Van Dyke and Maria Kar-wing Mok.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5;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Success and Failur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2.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6等。
下载地址:
下载广州贸易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alanmei.com/book-content-1829.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抵门杠
    06-16
    年鉴派式的细节史,可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来说这稀松平常,但对于中国这种档案不注重日常操作的特点的来说本书尤为精彩——非常庆幸的是民国时期档案不再是这样的了,也让我能一窥民国时期的日常社会经济实践——本书把清代广州的贸易从制度到实践一一重现(我一直以为经济史就是重现,各种经济学解释则是重构),这应该是第一次。从广州体制的呈现上看,我大致明白了这一体系为何会崩溃以及它的档案为啥不注重日常交往。因为本质上广州体制和清代其他的重要制度如专商引岸一样,它不是为了促进交易而诞生的而是明确为了收税。为了收税,一切以税收为直接目的的机构都没法维持。走私和寻租最终会摧毁它。本书还展示了一些贸易细节,如保险业务的出现,高利率不等于资本市场不发达等等,都说明档案里还有更多细节可以发掘。序言里对档案的梳理非常有价值。
  • 维舟
    01-02
    非常好的研究,只是感觉与同一书系里的几本相比,更像是面对专业读者的。全书大量利用多语种的第一手文献档案,尽最大可能复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广州体制”)的图景。结论推翻了很多旧有认识,认为它其实运作得相当有效(尤其对朝廷而言),但也正因此,它无法转型为近现代海关,因为这是两套不同的范型,广州体制缺乏自我规范的独立性,包含着贸易之外“防夷”及充当朝廷钱袋子等多重任务,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也很迟钝,因为其关注重心不在此。对比樊铧关于漕运/海运体制的论述、黄仁宇/王业键/周健等对税收/田赋制度的研究,也是同理,说到底是中国原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自发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问题。
  • 超级基德
    0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