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瑞士史

瑞士史
内容简介:

《瑞士史》初版于1903年

《瑞士史》是哈里特·D.S.麦肯齐教授的代表作品,比较客观地阐明了瑞士作为欧洲十字路口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导致的大国博弈、争雄与战争,系统地剖析了瑞士对欧洲大国兴衰的影响。瑞士为什么一边“藏”在阿尔卑斯山脉中,一边对中世纪、近代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瑞士雇佣军为什么在中世纪成为“炙手可热”的招牌?瑞士的独立与统一为什么是奥利地、法兰西妥协的结果?瑞士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为什么避免不了战争的痛苦?瑞士中立国地位是如何确立并得到保障的?《瑞士史》进行了详细解答。

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

皇家历史协会会员

《英国历史评论》特聘编辑

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欧洲史客座教授

柏林大学荣誉历史学博士

巴黎大学访问学者

哈里特·D.S.麦肯齐代表作品

《每日电讯报》

《卫报》

《费加罗报》

隆重推荐的史学佳作

《每日电讯报》:“在一千五百年欧洲历史上,大国的兴衰一直受到瑞士这个小国的影响。它不可改变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卫报》:“哈里特·D.S.麦肯齐的《瑞士史》是一部见解深刻的思想巨著。他对地缘战略的研究和思考令人惊叹。”

《费加罗报》:“瑞士可以没有欧洲,但欧洲不可以没有瑞士。”

在欧洲地图上,瑞士的版图很小,于是,人们对这样一个小国竟能作为独立的国家存在数百年感到诧异。瑞士周边强国环伺,北部是德意志帝国的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自由州,东北部是奥匈帝国的蒂罗尔州,南部是意大利王国的皮埃蒙特大区和萨伏依,西部则是法兰西共和国,但瑞士拥有强大的天然屏障来拱卫它的安全。这些屏障曾经帮助瑞士人击退了自瑞士建立以来的多次外敌入侵。瑞士国土的东北部流淌着一条大河,即德语诗歌中赞颂的“父亲河”—莱茵河。瑞士的东北部是风景优美的康斯坦茨湖。康斯坦茨湖位于瑞士和德意志帝国的交界处,同时与格里森阿尔卑斯山脉共同构成瑞士的东部国界。里申阿尔卑斯山脉和本宁阿尔卑斯山脉以及日内瓦湖和侏罗山脉则横亘在西部,组成一个环形将瑞士与外部世界隔开。

瑞士的疆域虽然较小,但在众多领域成就斐然。瑞士国土总面积达一万五千九百八十八平方英里。换句话说,瑞士国土面积仅比美国的纽约州或宾夕法尼亚州面积的三分之一或得克萨斯州面积的十五分之一稍大一些。经过缓慢扩张后,瑞士国土才达到如今的规模。14世纪,即“八州之邦”时,瑞士的国土面积只有五千二百零六平方英里。虽然国土面积小,但瑞士有群山环绕。山脉雄伟壮丽不可言喻,层峦叠嶂、变化无穷又气势恢宏。瑞士境内的格里森阿尔卑斯山脉、里申阿尔卑斯山脉和本宁阿尔卑斯山脉不仅各自拥有雄奇的山峰,而且山势构造各不相同。高大的山脉以花岗岩为核心,往上是片麻岩和云母板岩。大圣伯纳德山口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而另外一些山脉则主要由粗糙的砾岩构成,如劳斯贝格山和瑞吉山就以松散的砂岩为主。

圣哥达山口虽然最高峰不足一万英尺,远不如相邻的瓦莱州内的山脉高大,但依然是瑞士意大利语区的荣耀。瓦莱州内屹立着雄伟的大圣伯纳德山口和辛普朗山口。两座山的海拔都是一万一千英尺,都因倾注了“以人力使天堑变通途”而闻名。此外,瓦莱州内还有海拔超过一万五千英尺的罗莎峰,山顶白雪皑皑,光彩夺目,山脚的冰川秀丽无比。更令人惊讶的是,罗莎峰后还有位于意大利共和国边境的如冷峻哨兵般矗立的策马特峰和马特洪峰,而马特洪峰的最高峰的高度令人望而生畏。在平均海拔一万一千英尺的群山中,马特洪峰的最高峰跃然而出,并高出群山的平均海拔近四千英尺。马特洪峰的最高峰表面光滑得像一座“方尖碑”。


哈里特·D.S.麦肯齐,英国著名的中欧史学者,主攻瑞士史。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皇家历史协会会员,《英国历史评论》特聘编辑,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欧洲史客座教授,柏林大学荣誉历史学博士,巴黎大学访问学者。

译者简介

刘松林,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下载瑞士史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alanmei.com/book-content-44858.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