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共有的习惯

共有的习惯
内容简介:
战后英语世界广受瞩目的马克思主义者,史学巨擘,新左派重要奠基人,与霍布斯鲍姆齐名的思想家
作者简介:
E.P. 汤普森(E. P. Thompson),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评家、和平活动家,是欧洲反核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提出了“道德经济学”的重要概念,著有《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威廉•莫里斯:从浪漫主义到革命》等。
下载地址:
下载共有的习惯
标签:
文章链接:https://www.dalanmei.com/book-content-11225.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安提戈涅
    02-05
    好看。研究十九世纪文学或者史学的人,其实已经频繁接触过汤普森讨论的几个平民文化“习惯”了:暴动 、卖妻、时间、喧闹等,汤普森的研究又把我们的视角往前推了一个世纪。他有两个主要对手——机械的唯物主义史学/经济学观,把阶级关系理解地极为教条,并且简单化了农民暴动所具有的博弈性质的道德经济学;第二个对手是女权主义,无论是暴动中的女性活动还是卖妻活动中的妻子心态,女权主义史学观都把女性的性别意味简化和二元对立化了,“父权制”这个从十七世纪就溃败的词由此变成了什么都能往里填的大坑。时间部分的研究可以和勒高夫、芒福德对读,也应该注意最后一章讨论喧哗游行复杂性的观点,不应该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等同起来,汤普森勾勒了一个更为多面、多层级的狂欢行为,它更多地接管了被废弃的共同体道义,而非对官方做出戏弄式的反讽。
  • 维舟
    01-16
    十多年前读过旧版,新版有所订正,装帧也好多了。重温时也有新的感受,除了书里的内容,现在也意识到,1960年代对思想界的深远冲击,本书的不少问题意识恐怕就由此而来。这和印度的庶民研究未必直接相关,但都有共同的现实关怀:发现底层民众在政治行动中的主体性,拒绝旧理论认为他们没有政治自觉的预设。没有这些,作者可能还是历史学家,但很难成为思想家。p.s.本书扉页题词是“献给非凡的民俗学家马丁·伊夫”,可想民俗学给他很多启发,而在中国,民俗学最初是顾颉刚证史的手段,长期是史学的附庸。
  • 晓林子悦
    04-06
    汤普森倡导“自下而上的历史”的运动。该书显示两大特征,一是汤普森眼光朝下的视角,二是“习惯”概念的创新阐释。汤普森把生存伦理置于分析18世纪英国民俗活动的中心,从道德经济学角度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观念以及重商主义的功利观;分析“面包骚乱”里的穷人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冲突,反对靠“钱包”来分配的社会不平等;分析“时间”发明所带来的对自然观念与闲暇的破坏,“正常的”资本主义的工资刺激制度与时间挂钩,工人被极其严格地管控;“买卖妻子”“喧闹游行”所体现的是对现有制度的平民化改造,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妇女在社会运动中的地位和参与程度。这些主题反映了:仪式、节日和迷信等平民文化所构成的现代社会以为的“习惯”,平民“自造”习惯的无意识过程,以及低姿态的群体反抗。习惯在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