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魔术师时代

读书评论:
  • 京极艾勒里
    08-27
    趣味性强,方便阅读。也对四位哲学家的了解角度提供了更多的纬度。
  • gawe
    01-11
    20世纪初四位哲学家关于语言、符号与媒介的新的思考,为20世纪人文社科研究开启了新的方向。作者的方法某种程度上是电影式的,蒙太奇式的多线叙事,用很多的笔墨描绘着哲学家与其所处时代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卡西尔除外),画面感极强。
  • nolix
    05-22
    当然史料也是好的,然而最让人感兴趣的不是史料,而是作者杰出的分小章段(即小标题)的能力,以及,他为什么会那样分。别的哲学书分一百多个小标题就阵亡啦。
  • 晓林子悦
    10-08
    可说是传记,也可说是思想评传,交叉则见20世纪初期欧洲思潮的流涌。四位哲学家的人生困境与叩学突进,恰在这十年合轨,写法简洁明快,浓缩扼要而不失诗意。
  • Bonbon
    01-07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讲哲学论述的时候感觉阐述得很模糊
  • 避月如仇
    12-16
    关于本书,蒙太奇式的转换使读者惊艳。在抽离一切永恒之物和一切依靠以后,人孤零零地面对世界背后的虚无,因为在时间的指向中,人是被抛弃的存在,畏惧之下,人需要跳跃,需要面对一切的勇气。海德格尔让人直面有限。卡西尔则依托康德的批判工具,以符号形式表达科学神话历史和艺术思维,人虽是有限的,但符号系统却是无限的,人在学习中将己之有限和无限相连,世界仍是有序的。
  • 拙棘ultra
    01-22
    在哲学观点的介绍分析上着力很少,更侧重十年间四位哲学家的人生历程:海德格尔在前辈提携下小心翼翼的掩藏并发展着自己的真实观点,卡西尔已有盛名但历史的趋势逐渐不再站在他的一边,本雅明桀骜不驯而又浪荡不羁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且他所追寻的革命道路已经出现日后异化的危机,维特根斯坦抛弃哲学又要回到哲学只为了向所有人说明哲学的无意义性。作者选取的年代与历史情景非常贴切,是洞悉四位哲学家内心隐秘的极好著作。只是翻译上能够不那么彻底化脚注引文来源信息就好了。
  • 馬提奧
    08-26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叙事最适合同一时空下人类群星闪耀的故事,主题总归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生存的世界,哲学家有语言和逻辑,物理学家有数学和方程,艺术家有音乐和画笔……最可爱,日子还要过,求职借钱养家糊口,强迫妄想精神抑郁,爱人情人同性恋人……海德格尔说:“作为一个哲学家,生活不易。” ps,还没见哪个天才嘴不毒的(你瞧瞧维特根斯坦是怎么评价摩尔的)。
  • 企鹅兰登中国
    08-30
    看到有读者对上市时间有疑问,在此声明:《魔术师时代》自8月12日起在上海书展首发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作家签售,8月16日起豆瓣书店开始线上独家售卖,各大线下书店也有销售并在持续铺货中,其他线上售卖渠道近期即将上架。谢谢
  • 线装书
    10-01
    使我感到大受启发的是这种书的写法。它有结构意识和问题意识,完整而统一,因此具备阅读快感,能够高度集中读者的注意力。绝大部分阐述性的学术著作,其实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而没必要弄得面目可憎,打着学术官腔说些术语套话,动辄追踪溯源,表现得无所不知。文学与历史和哲学,本来就是不分家的,学术写作也绝不是跟文学写作水火不容。
  • laughline
    07-29
    一本哲普书能处处激起人想读思想家原著的热情,基本上就完成了它最好的使命。作者捻出的线索,织就一整个时代的思想图景,并且还未损失各种极富兴味的细节。哲学难读,他帮我们清理了许多障碍。对这本书是可以肯定得更多一点。
  • 风后
    08-21
    能读到这本小书,算是小小地满足了我青年时期的一个难以企及的幻想。我上本科那会儿,一直有个理想,想写作一本关于20世纪上半叶德语哲学圈的作品,将海胖子、维特根斯坦、卡尔·施米特、本雅明、肖勒姆、阿伦特,以及相对后来的列奥·施特劳斯和陶伯斯串到一起,丝丝入扣地将他们的思想、行动和生活尽可能形成一个解释网络。这当然是个难到爆炸的工程,我的德语水平也完全支持不了这样的工作。所以能读到目下的这本小书,也算是一种满足,尽管离我曾经的想法还有很大的距离。话说,这个书真的印得很神奇,封面设计感觉很德意志化,摘下腰封后,封面竟没有一个中文字,满屏德语。包括那个条形码,印得很窄,我很喜欢。书不重,但不薄,锁线平装。长段引文的字体和正文的宋体有区别(我一下子叫不出这种字体的名字)。翻译至少读起来还蛮流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