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漫长的战败

读书评论:
  • 小焱筅笙
    06-08
    这本也可以列入了解日本的必读书了。
  • Nicola Ivanez
    11-09
    更道德化些的视角。
  • 王广涛
    05-01
    不错。
  • 不想上班想当猫
    03-16
    角度很知识社会学。深入战败记忆的黑暗核心并廓清其中的矛盾、暧昧与游移需要莫大的勇气。
  • 愿景
    09-22
    不完整的,选择性的叙事方式导致不可调和的分歧将会继续阻碍漫长的战败的终结。
  • 木头鞋子
    03-15
    参考书目值两星。Franziska Seraphim那本全方位吊打。很受不了作者所有段落都要引一段理论才开始讲话的方式,其实她的论述有一些还蛮有趣的。不过总体来看很多内容都是转述引用,勉勉强强算一本综述?(本书参考书目比书本身有价值)但我觉得其实对没有战后史基础的读者来说读起来会很吃力。教科书那部分是唯一的独见了,而且个人感觉作者是用看似客观的叙述掩饰暧昧的个人立场。ps:文中把宫崎骏说成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战后一代真的很狡猾又好笑。
  • Avidya
    10-13
    1资料翔实,尤其是社会调查的方面,关于“集体记忆”或者说历史的记忆相关的理论性文献举例也是详尽的;2对自己来说,话题有趣,可以结合更多的历史侧面来继续深入看;3记忆文化制造出错综复杂的视野,排开激进的政治偏向,“知道与不知道”同时存在的状态是很有趣的自我保护机制,真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不仅是一种记忆的需要,其中也包含了“忘记的渴望”;4第一重转折,从“影子施害者”到多种维度拥有着复杂的道德的角色们,从单一的施害与受害中认识到“施害—受害”之间具有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想象电路”。5这种综合连贯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矛盾:模糊好坏的边界。“灰色地带”出现。我想这是作者所希望看到的一种暧昧的“灰色”,不是要一味激情的反战,建立“文明”行为的等级,而是要一种对战争与和平的普遍理解。
  • Gorbachev
    03-07
    3.5 可是贵国就是清算得极不彻底鸭:)
  • 三月兔亭狲介
    10-30
    划重点,受害者施害者英雄叙事,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和解主义。举例生动有趣,比如几乎每个关于大和号的电影里都会提到的出击前青年军官的辩论……比如猎户座和永零四百小时世界角落……三线小町被人叫汉奸的胖恰好看过不少(不怎么看的人可能不会觉得那么有趣)
  • 一滴九
    10-09
    “当战争成为记忆以后,记忆也成为了战争。”
  • itsareverie
    09-26
    从身份政治及历史记忆与叙述方式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和塑造出发,通过对个人叙述和家族记忆、大众媒介中不同立场的展示、政治宣言和政治表演行为、正式与非正式教材中历史叙事和身份认知的研究,结合日本国内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状况、地缘政治和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等其他因素,分析了日本战后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相互影响(施害者-受害者、英雄主义对前两者的回应),最后与德国的战后道德恢复进行简单对比,展现了战后日本在认知、叙述和传递历史、重构国家认同上的复杂与艰难。切入点很有意思,但或许日本对西方世界的看法如何引起其身份建构障碍这一点可以再讨论讨论?
  • 原应叹息
    01-31
    這本書基本上解答了我對於相關問題的所有疑問。但不明白為什麼作者先介紹了村山談話,卻又在之後的章節中反復說日本的道歉不如德國。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對於日本還將走向軍國主義的擔心是完全多餘的,世界與其擔心川普和安倍,不如擔心××。
  • 往西
    07-19
    如果说日本需要走出战败文化,中国更需要走出“屈辱叙事”,赶紧做一个“正常国家”吧。
  • 苦雨
    09-26
    主题虽然是关于战争记忆,但是觉得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面向,本质上,战争记忆问题也是如何理解战争的问题,也是如何面对日后被定义为错误的国家集体行动的问题,比如我们如何面对“文革”。对比思考,会发现有很多可思考的。可以避免残酷的内容,将事实抽象为概念,得出“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这种空洞口号,背后其实是,再次面对该事件,自己依然不知如何作为。因为不知道如何做,不愿站出来选择,所以回避掉这些问题。过去越来越久远,九条会的老先生都快去世完了,之后大概就是这样固化了吧。若中日两国实力差不太多,可能只有再干一架,一方被彻底打服气才能解决问题了
  • No Name
    05-01
    写的很稳(相对来说也很大胆,尤其政治表演一块)涵括了很多微妙的论点。从后记忆和代际关系入手,侧重二战战后的日本民间记忆,立场很坚定-在呈现多元记忆的同时,反抗对于二战中“恶”的转移和消弭。里面记录的一些日本后记忆承载者的反应竟有点鸣合Butler援引Einstein的militant pacifism. 作者对于self-defense的讨论也是(同时看的两本书dialogize)。对于Primo Levi gray zone的转用还挺有趣的,因为年轻一代日本人有些对战争持冷淡和回避态度,所以首先要解构好坏对立,让他们理解这种perpetratorhood-cum-victimhood. Traumatic pasts的pedagogical value是本书重点。(中英各读一半0.0)
  • Cynthiastar
    09-06
    材料分析有点弱,论述也多有前后重复之处(另外有个别错漏字),不过将战后日本人对战争的复杂情绪梳理得很清晰,分析也精彩。
  • 好日子还在后面
    10-04
    不管是个人还是政府国家,要认错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承认错误,重头再来的勇气,很难得。不说日本了,我们对于有些事情还不是不认错。
  • dämmerung
    08-13
    我发现我自我审查意识太严重了,在读到某些话时,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些都不会被删啊…(我发现居然有不少人给我这条点赞,朋友们,我这种条件反射是自己被审查太多次之后的病态哇,要不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