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电影的元素

读书评论:
  • 独眼鲨丁霸权
    12-04
    提供一种流于表面与杀死艺术之间的理论视野
  • 喜力
    01-08
    强硬撑着看了一半,生气了!冒火!翻译实在是烂烂烂...
  • tata
    07-25
    老塔作品中的忧伤情绪,以及那种宗教、哲学、诗意元素,一方面受制于俄罗斯文化传统和苏联电影工业的特殊性,一方面又是来自内心的精神羁绊,所以他的片子同时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书还行,感觉自己太没文化了,还是得多学习。
  • Eco
    08-30
    1.火、土、水、气:塔可夫斯基与比尔·维奥拉。2.老塔的电影不适合用美式理论研究,整本书的意义,比不上李宝强早些年译著的《七部半》里的一篇文章(比如“塔可夫斯基影片中梦的景象”)来的通透深刻。3.本书作者归纳的电影元素,用老塔自己的话概括,就是电影的“不透明性”,而作者把这种不透明性具象为电影的四个元素,并试图以此来理解老塔的电影,恰恰把原本的不透明性彻彻底底的具象出来,走向了老塔电影语言以及电影意象的反面。4.不得不说,老塔的影像语言所具有的超越性,与当代影像艺术同气连枝、若合符契,搞影像艺术的应该从老塔看起,而且要反复的看。
  • malingcat
    08-13
    土火水气,空间与时间,体制内外,诗意与俳句,指出塔可夫斯基自己在《雕刻时光》中的妄自尊大,细致分析镜头语言、场面调度和音效,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塔氏研究。
  • 江海一蓑翁
    09-03
    关于著名艺术电影导演塔可夫斯基作品研究的一本上佳论著。副标题“电影的元素”很好地概括了本书主要的研究视角与内容意蕴。一方面,作者以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作品作为案例文本,来畅谈作为媒介的电影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和哪些美学元素;另一方面,作者又采取符号学和电影文本细读的方式,将塔氏作品当中出现的音乐、美术、文学、意象等各类丰富元素,一一进行溯源考证和符号分析。基于这两个层面的深入研究,本书既可以作为理解塔氏电影作品的指南性文本阅读,也适用于对电影理论和电影艺术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 一叶粟
    09-15
    水平不足如我者坦白讲这翻译如同经典与解释那套书里很多作品。文风并不喜欢。因而并没有读懂……四大元素看似工整,但以此架构全书,并不如十个小标题实在。另外文中虽然插入很多“细节”但却显得破碎支离,虽偶有亮语,总体而言并没有给我留下一个清晰的论证思路。和塔氏的电影比起来,并不是一个愉快或者有回味的阅读体验。
  • 余小岛
    09-12
    一本相当详实、厚重的塔可夫斯基电影研究著作,有点难啃,第一遍只能算粗略浅读而已。作者以一种非常新奇的角度,以土、火、水、气四种元素来分解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各种元素,包括体制、空间、银幕、镜头、时间、想象等等。以此为基础,作者详尽地分析老塔的电影理念,极其丰富,极其细致,细致到分析老塔电影中某一个镜头的语言和光影,以至于读书的时候需要把老塔的电影当场拿出来拉一遍片,才能一一对应上。
  • 偷着乐的镜中
    01-04
    读完引言便知道是一部深刻而富有理解力的研究专著。仅从思路可见一斑,elements的概念对理解塔氏十分彻底,以取代sign避免在批评层面割裂塔氏已缝合好的空间。elements和sign的关系大体就像塔氏对节奏和蒙太奇的看法,前者育于电影之中,后者浮于操作之上。而土、火、水、气这四个元素,又以其物理特性,直觉性地概括了塔氏电影的各个方面。「土」是一种限定与基石,包括创作环境;大自然、家与神庙的空间诗学;银幕的呈现。「火」是跳动与鲜活的思想,包括话语的不可理解;故事对观众感官的干扰;想象的流动和跳跃。「水」是排除干扰的现实折射,包括感官的填充性;时间所包含的流动;镜头的空间重构。最后的「气」是一种将之前所有的准备付诸电影直觉的体验与沉浸。伯德给出了这十条路径,那准备好把塔氏的电影看上十遍了吗
  • 独自退场
    07-27
    有想把塔可夫斯基电影全部重看一遍的冲动,这倒不是为了验证罗伯德·伯德的分析解读是否与我相符,乃至期望填充一些新东西,而是为了重新相信世界,相信语言,相信爱。通常来说,评论很难称其为作品,尤其是独立的作品,它不能独立于评论对象而存在,也由此一个成功的评论更像是一种引诱,引诱读者继续去看原著,在此类型上此书是一个范本,虽然他是对研究脉络中共有的话语和资源的批判与发展。但还有另一种评论,它把评论对象视为真正的素材,它借它建构自身,以致几乎完全异于对象,成了一个真正的作品。另,关于电影本体论,除去贯穿论著的时-空,在最后一段借以触及的宇宙木版画中,我想那不是一个告诫,塔可夫斯基之所以要站在坚固的大地上,并非是人不能脱离躯干而把凝视伸展到“天空”以外,而是,电影归根结底是一个影像,
  • 非虚构
    10-03
    1、他的电影缓缓流出感伤与爱意,传达着他的孤独、哲学和关怀。诗意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不知不觉,让人沉迷其间。他通过影像引领人们进入一种凝视与冥想的状态,并渐渐安静下来,无声地观看这个世界。在沉静之中抵达超越性的想象、思考与诗性体验。2、影像并不是导演所表达的特定意旨,而是宛如一滴水珠,所映射出的整个世界。影像,是真理的印记,上帝允许我们以盲目之眼,隐约瞥见。
  • 不流ᝰ雾岛夜随
    02-23
    说得很精到,稍微啰嗦了点。
  • 赵松
    07-29
    “塔可夫斯基把自己的命运跟哈姆雷特的相提并论”,因为他知道自己那不折不扣的人生悲剧意味着什么,“我的整个一生都是由妥协组成的……”他的电影艺术越是伟大,他自己的这种悲剧意味就会显得越发的深重。罗伯特·伯德写的真是好,对老塔其人其作品的分析非常的精彩透彻,算是对得住老塔了。关于电影艺术,能写到他这个地步,也是凤毛麟角了。
  • 獨孤島主
    08-27
    细致到不得不把所有电影全部从头拉一遍(有若干部超过两遍)的文本分析,作者由语言学跃马电影王国的才与力得到全方位几无死角地展示,可敬的是给老塔祛魅,同时不影响对其天才的评断,这种持正比分析的深度更重要,因为按照本书对塔师傅的总结,解析是永远无法达到理想终点的,本质上几乎所有塔氏电影都不希望内置意义,仅希望让银幕上下的施受共同自我焚毁。
  • nothing传叔
    09-21
    直接看塔科夫斯基的电影,真看不懂,还是得看书,不过拆解到这么细致,是不是就能说明老塔的整体,还是会出现双塔,有待讨论。。。
  • 欢乐分裂
    11-04
    攀越过原文本的艰深与翻译设置的重重障碍,仍能感受到丰厚甚至磅礴的收获满足感,另辟蹊径地以跨界姿态拆解老塔电影中诸多元素组成及其功能,考据丰富严谨,赞美然而也并不讳言天才弊病。1、三重诗学空间——家、自然、神庙/教堂构成其电影空间,通过摄影机与观众/角色的视线(自身的凝视与银幕的交互)交叉形成;2、早期作品中洋溢着苏联式想象,后期则更注重于探索多层次的个人体验和记忆;3、时间的连续性保存了拍摄对象的具体生命和情感内容;4、塔氏长镜与巴赞式长镜的联系和区分,老塔更偏于时空(隐秘)的缝合与折叠;5、对爱森斯坦式蒙太奇的驳斥、回归与创新,老塔主张镜头的切换/组合是时间/自然的内在力量作用;6、对文学、哲学、绘画、其他经典影片的引用,齐泽克多次出镜;7、惊喜的是,多次论述电影作为媒介的内在张力。
  • 都柏林的斯蒂芬
    07-06
    “塔可夫斯基遭受的经历赋予了他在国内外无与伦比的文化权威……”这是中文?简单改一下:“塔可夫斯基的遭遇赋予了他在国内外无与伦比的文化权威的地位。”是不是更好一些……责编您确实认真看完了这别扭拗口的译文么?
  • 顾舜若
    06-11
    责编这本书从思辨到审美都费尽了脑细胞,所以看到实体书的时候格外有成就感。虽然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我只看过《乡愁》,还是印象极深,男主角待在房间里的那个长镜头极让我着迷,所以选了这一幕作为内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