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生死96小时

读书评论:
  • Scudder
    12-11
    过于感性
  • 狼的草稿
    05-11
    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属于比较遥远的事情,通过这些战地记者,让我们能直面战争的残酷。有勇气,坚毅的铿锵玫瑰们选择了一条无比艰苦的道路。为你们点赞。
  • After Party
    11-09
    看到一半 刷微博时刷到大家又虽远必诛 梧桐了 觉得好可恨又好无奈。处于战争中的人是“老百姓不管什么政治,他们只关心炮弹什么时候落到自己头上”,处于战争外的被民族主义蒙蔽心智的根本不把生命当一回事。
  • 不用麻烦了
    10-10
    2011年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夕,来自世界各国的38名记者被困在政府指定的一家酒店长达四天,直到反对派攻陷的黎波里,推翻卡扎菲政权,这批记者才得以离开酒店。作者是央视特派记者,和另外四个中国记者一同亲历整个过程,于是有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感觉这个题材被作者浪费了。全书重在描写个人感悟,没有交代清楚当时利比亚复杂而惊险的局势,所以读者很难完全体会到作者那些劫后余生的感触。这本书写得太薄了,也太想当然了,字里行间抨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却没法深入讨论为何西方价值观水土不服,光是扣下帽子,抒发情感,很难说服和感染读者。
  • 陷入你眉间
    05-05
    人家的24 25岁 再看看我。打扰了
  • Jackie_Chen-_-
    07-29
    “而这就是现在整个中东所遭遇的现实:一个被按了静音键而遭遇深重误解的世界。” 记事和纪实风格的故事作品,战地记者冯韵娴给我们展示的更多是对战争的平民的反应,和对战争的思考。战争到最后没有赢家,赢家也是输家。政治的博弈应该以牺牲百姓为代价吗?这是本书带给当下政治者的思考。作为百姓,关乎的就是生存和生活的问题,却被生生拉上了舆论与暴力的世界舞台,这就需要世界人民去了解,去破除谜瘴,看看战争中的人性深处是有什么,看看误解的中东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或许也就增加了一些有温度的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 野云孤飞
    01-29
    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是应该在保守治疗之下忍受病痛的煎熬,还是应该接受激进的手术从而死里求生?后见之明来看,利比亚的这场手术彻底失败了,但依然不能否认彼时对于愿景的追求。当年曾为了利比亚问题天天与小伙伴争论不休,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渐渐淡忘了。读完这本血淋淋的书,仿佛又把思绪拉回了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而困局之下,至今依然没有破境的锁匙。P.S微信读书上阅读。
  • 乔攸
    03-15
    “像利比亚这样的国家,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要扮演一个得罪人的角色,就必须强硬到底,有一种大不了大家一起玩完的气概,否则就要彻底变乖,抹去此前的符号,不再被别国当作是威胁。你要么在心理上震慑住别人,要么就心须给别人一种彻底的安全感,绝不能模棱两可。遗憾的是,卡扎菲没能做到,相反,他将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得罪了个遍。”这种纪实文学向来是我最爱看的书籍…… 哪怕语言再直白,只要传达的意思足够清晰即可,战争残酷,倒也无需过分煽情。对于利比亚,对于“阿拉伯之春”,对于媒体行业,一种无力感和幻灭感在我的心头徘徊不去,十年前的媒体尚且如此,十年间媒体行业变化这么快,于当下而言又是如何呢……以及时间跨度稍长就是有一点好:前因后果都能捋得很清楚,比如希拉里的“邮件门”与利比亚之间的纠缠不清。
  • 猫团团
    02-20
    发人深省。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相?或者说,都是权力
  • 02-20
    记录了战地记者的真实经历,阿拉伯之春是一段已经迅速被忘记的历史
  • 三毛
    03-31
    战争真的很残酷,而在其中扮演救世主的西方国家也真的很伪善。
  • w.r
    05-10
    在B站看到了她的演讲,书里的人也开始跟视频上的人对上脸了。
  • 舞旋
    07-28
    对那缸子金鱼印象格外深刻。有点可怜那个陪作者等了好久的结果被赶走的陌生人。读后怅然若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深,那么复杂又那么清晰,立场利益不同产生的对峙总是那么无法调和。真相总是那么无法辨认。战争真是残酷啊。
  • 赫恩曼尼
    03-22
    文笔不错,感悟很多,但行文节奏感不足。勇气可贵,记录值得肯定,但干货有限,对中东想了解更多。
  • Edison呢
    10-21
    战争改变了太多人,也包括写这本书的记者,也包括读这本书的我们。
  • 玩具骨头
    09-09
    很写实,依然可以看到战争对于普通人的影响,特别是熟悉的人因不同理念参加不同方的疏离、纠结和困惑。战争从来不是对错之事。很羡慕作者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经历。
  • 大脸
    09-05
    枪林弹雨里小姑娘不容易。不像纪实文学。文字一般般。
  • Gordis
    03-27
    两三天就读完了妹妹的亲笔签名书,又想起当年第一次听到她给我讲这些故事时的惊诧和感动。妹妹表面文静温柔,在北京很难看出来她在中东时的无畏和果决。然而就是她那娇小的身躯却蕴藏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勇气。她亲述给我的战争的镜像,远比电影、书籍、以及一切你能想到的更可怕。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断壁残垣,不是死亡,而是希望的丧失。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为战争而看不到明天,当她的人民一代不如一代时,这种可怕才是如此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