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

读书评论:
  • 熊猫箫迢-VESCA
    08-05
    空白面孔匆匆流淌,那条长长的驴尾巴固执的甩。老马牛逼
  • -frantumaglia
    07-31
    马尔克斯的书还可以如此通俗易懂。危机四伏的伟大旅程。想看米格尔的电影!
  • Whatever
    08-15
    独裁统治带来了灯火通明的街道,带来了整洁有序的规则,带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带来了废墟烂瓦的消匿,却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笑脸相迎的热情。十二年未归乡的“我”潜回这片土地感受到的只有不安和陌生,而这种看似还不错的变化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伤痛。一个人再怎样伪装成为别人,也有藏不掉的记忆与动作,在熟悉的面孔前下意识紧张,在暴露的边缘试探总会失去理智,或许正因为米格尔带着怨恨的情绪才能捕捉更真实残酷的举动,带着忐忑的心情才能记录更现实无奈的思绪。“本届政府烂的像屎,但它是我的政府”无力还击的状况下我们都变成了俘虏,然后只能一味的接受。米格尔用长达三万二千二百米的交卷记录下来这段历史,让这片土地的子民不要忘记智利的曾经与现在的幸福。
  • 八圈
    03-06
    世界上有两个911,以往不知的一个是皮诺切特轰炸总统府的日子。读完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场景,一是塞巴斯蒂安•阿塞维多因子女参与政治活动被逮捕,他欲营救而不得,只能采取自fire的方式。后来人们暗地里将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二是,那位72岁的老奶奶说,与其老死病榻,我更愿意和士兵巷战,饮弹牺牲。三是,米格尔的母亲在他去国之后,将他在圣地亚哥的书房迁到了故乡,并复原了,米格尔看到后瞬间觉得战栗,连散落的手稿都是他离开时候的状态,他认为母亲可能是希望在米格尔客死他乡之后也好有个怀念。毕竟他是被祖国宣判不得回国的人。
  • 糖罐子
    08-13
    马尔克斯真厉害啊。第一人称的行文,但读的时候我根本想不到他,文字那么简洁明了,跟他虚构文学里的层层叠叠完全不同,但又一点不乏味,在阅读中对远在万里的历史和人有了认知,甚至共情。
  • 胡闹天后
    05-01
    这本书我当初是先注意到这个刺激的名字,然后注意到是马尔克斯的书。马尔克斯在我的印象里还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样的风格,在开始前很难想象行文会是怎样的风格。事实上,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力量。既能在描述拍摄的掩护工作时传达出米格尔作为南美艺术家的风趣幽默,让人难以克制的嘴角疯狂上扬;又能在介绍智利历史社会和描述智利人民的时候,让人对这段跟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的历史感同身受一般,泪如雨下。必须承认,我开始看到米格尔想要反应独裁下的社会生活时,我是略有反感的,担心文章会因此带有“西方高高在上的审视语气”,后来很愉快地发现我的预判是不必要的担心。这本书并不长,只有不到200页,推荐大家读一下。我读过后对智利现在的状况和南美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欢乐分裂
    03-01
    3.5;扣人心弦的迷影之作,流亡在外的导演暗潜回国拍摄一部政变后的纪录片,而其惊心过程也足以另拍成一部间谍片,整体略单薄。与前一阵看的《智利之战》三部曲(非常推荐,尤以第二部为佳)恰好形成联动,对阿连德政府上台前后有了个大致了解;书中提及“塞尔西奥·布拉沃的影片《人民的旗帜》记录了这一场景,这部片子是智利最激动人心的纪录片之一。聂鲁达的诗歌:“在世上任何地方,都有面包、稻米、苹果;在智利,只有铁网、铁网、铁网。”近乡情怯的忐忑,与便衣周旋的紧张,与母亲重逢的喜悦,目睹整齐规整而失却灵魂的故国,此时我们一起默念“一分钟的黑暗不会让我们失明。”
  • onionion
    08-07
    一口气读完。之前对皮诺切特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智利说不》这部电影,这里跟着利廷/马尔克斯的见闻和回忆,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看到了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智利警察、记者、艺术家以及其他百姓。那些有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向往自由的人,让我相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2019年第7本。
  • 藤原千代子
    07-24
    “驶向市中心的路上,我不再去欣赏辉煌的街景,独裁政府意图用这种繁华来洗刷四万人遇害、两千多人失踪、百万人去国流亡的血污。相反,我专注地看人,注意到行人大都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匆匆疾走……街上尽是空白的面孔,什么也不流露,连恐惧也没有。”
  • 万千
    08-30
    全都给我滚!本人就是电影导演米格尔·利廷,克里斯蒂娜和埃尔南的儿子,你们谁也无权阻止我在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姓名,自己的面孔正常生活!
  • kylegun
    09-01
    同一座桥,白天走着殡葬队伍,晚上走着探戈男女,跳舞最好的几位恰是掘墓人;矿场山顶奢华花园,海拔分隔着阶级;对错暗号而买到的雨伞,投入革命的邻家祖母,酒店房间的定时迫击炮,军事屠城回忆,烟盒导演手记,为皮诺切特安上几千米的胶片驴尾……被军政府流放导演秘密回国潜入拍摄,确实仿佛是电影背后的电影
  • TAOGE
    07-30
    原谅我是老马的无脑吹,电影般紧张刺激的阅读快感
  • 萤夏
    08-20
    马尔克斯写小说厉害,没想到写非虚构也这么厉害。有时候,现实真的比小说还要魔幻。
  • s
    08-22
    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散落的烟壳笔记
  • 冷战老手
    08-21
    人类将与阿连德及其背后的黑暗深渊战斗到底,皮诺切特万岁
  • 璃人泪@2011
    07-19
    马尔克斯写得真好真好啊,若要转述这个故事,并不觉得可以抓住对历史事件没有共鸣的读者,但马尔克斯真的做到了!
  • IWTKYLTDITM
    07-27
    内封太美了!智利人都是阿连德的子民,这本书是新的视角。
  • 凝睇
    07-29
    讲到阿连德和聂鲁达的时候,很动人。“一分钟的黑暗不会让我们失明”这句话的意义所在正是希望。大时代和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母亲在老家准备了和之前一模一样的书房,那是为他回来做的准备还是为他不再归来的惦念之用?喜欢这些部分,纪实作品的细节。
  • Louisiane
    07-23
    枪林弹雨中无可救药的即兴表演家。“这本书和四小时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而你我能读到这本书,是这份胜利的一种延续。
  • [已注销]
    07-03
    译笔真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