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花冠病毒

读书评论:
  • Emon
    11-06
    结尾太扯了…
  • 当当当
    03-16
    一开始觉得还算有趣,越到后面越觉得:这是什么鬼?!过于脱离现实的情节,牵强的爱情,狗血的认亲,一开始以为是纪实文学,后来是科幻,最后成了琼瑶剧了。白瞎了那么好的一线采访经历,8年时间就写出个这玩意。
  • 今生是第一次
    02-02
    大学时候买的书,今天一整天读完了,现在重读,就有点排斥充满主角光环的角色设定,开篇很震撼,后半段略显玛丽苏,最后双胞胎的反转也是一言难尽,书中提到的元素论和用锗抗击病毒的段落,感觉化学 生物学 医药学知识受到了一点点冒犯。故事比起被划到科幻的范畴,不如归于魔幻。不过,话说回来,书中新病毒席卷,封城,病患攀升... 作者在2011年当做“科幻”来写的情节在2020年一一应验,还有什么比现实更魔幻吗?“我相信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谁胜谁负,尚是未知之数。”但我相信我们能赢!
  • 寻郁
    02-01
    现在是2020年2月1日,现实就如书前几章所述。口罩一抢而空,人人呆在家中,疫区哄抬物价,超市仍被抢购一空,学习企业延期。每天都有惊人的确诊增加与疑似增加。夏天终究会来的,我们有信心,但是同样的,下一个冬天也绝不会远。糟糕的事情总会发生并且反复发生。
  • 囧叔
    04-05
    不算很渣,能耐心看完,但文字和情节还是比较惨。
  • Nyx
    01-30
    这本书都在写什么啊,剧情狗血就算了,还有一堆封建糟粕。
  • 七哥
    01-22
    让我怎么说,主角太假了,假的不能再假。做作,用不着别的词了,这本小说也太做作了。。
  • 暖气烤江湖骗子
    03-14
    以前没觉得毕淑敏写人物对话能这么矫情做作,很多对话和细节完全应该省去。另外危急关头俩人还杨春白雪探讨科学哲学有的没的说了一大堆都是中学化学和生物知识!而且我很想剧透,那个结尾,摔书好么!多一星给封面
  • Fornever
    08-28
    虽然充斥着“一头优质粉丝般的头发”之类的可怕比喻,前80%还是挺有意思的……可惜最后被一盆狗血泼得前功尽弃
  • 阿milk
    02-16
    病毒说:“再见,再会,再来”。9月1日,燕京市最后一位花冠病毒病人出院,但是20NN年,我们与病毒必将再有一战。
  • 萌萌站起来
    12-12
    我就不吐槽这个看起来跟生殖器疱疹一样的题目、日常对话都像话剧主角一样的念白、号称智商160实际弱智成初中生的女主以及为了凑结局硬被勒紧肚皮生出来没出场就莫名死掉的双胞胎弟弟……“民间榜”是什么鬼?!身为一个有医学背景的人编出这种桥段真的对得起广大正规教育七八年出来的医生们么?还乐意吃肉是因为缺硫元素……乐意撒狗血是因为缺心眼儿吧?
  • 阿忙姑娘
    03-12
    听说,这是毕淑敏从医入藏的点点滴滴汇成的心血之作——啊,毕奶奶您从医数年真看了不少经典恶俗的小言,才能在病毒肆虐的高级背景下还能写出一女N男+女主大难不死+好多男人莫名其妙见到女主就速速爱上了+男主死而复生的洒狗血情节……
  • 征羽
    06-14
    看三分之一,弃。作者真的有医学背景吗,难道不知道茶和咖啡让人兴奋是因为咖啡因,薄荷不含咖啡因,并且一株薄荷也泡不出碧绿色的酒。水壶烧开三次也不可能烧干吧……后面还有硫元素补肌肉什么的。不说科学基础不扎实吧,生活基础就看不下去。人物没一个招人喜欢的,情节设计感太强,言情网文那种感觉,还爱加私货,插一堆科普资料,一个快死的人写给同行的信还会浪费笔墨写大家都知道的鼠疫,还列一堆数据?唯一的优点大概是赵家人视角吧,想了想以前的科幻,确实很少有赵家人视角,即便黑暗森林这种拯救世界,也是边缘人或反对派的视角。
  • nothing传叔
    02-09
    毕淑敏的这本《花冠病毒》和某一个国产医疗剧因为这次武汉肺炎而热度提升(类似之前的《革命机》),然而其实就是个玛丽苏故事,各种破绽和败笔(包括医、药部分),倒是对官场应对疫情的描写十分精准,所以,是刻意用劣质言情来包装,以便通过审查,传达对官场的批判???ps:一千多条短评比原著好看5倍,真实不虚!!!
  • 只吃一口
    03-21
    同学安利的,同学也是初中看的。qnmd,这就是一个披着末世外皮的玛丽苏啊!
  • 10-09
    我就搞不明白了 为什么任何小说都要扯上爱情 里面的爱情太牵强 女主人公没有一丁点我喜欢的特性 情节不错 可是给你到sars前线 酝酿了几年就写出了这种东西 这就是著名作家??
  • Zhuo
    12-30
    狗!屎!情!节!浪!费!我!的!时!间!
  • 叄皮
    01-21
    2012年读的,当下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