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读书评论:
  • Vesper_Anan
    02-27
    直面惨淡人生,无奈而哀伤。引以为戒。
  • 蒹葭
    11-27
    你不讨厌,但全无用处。
  • 颓废线的颤动
    04-12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另一本书——帕慕克的《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同样是记叙一个平凡人的一生,同样贫穷的出生,同样悲剧的婚姻,同样对自我和自由保有一定的向往和追求……
  • Luculent
    11-25
    ...我,看不懂这种带有明显时代地域特色,我又完全不了解这些特色的书。如果要描述一个普通人的梦想,对这个人的几乎没有心理冲突和描述,纯靠外界细碎的事推动,到底想说的是啥...
  • 飞翔的荷兰猪
    07-16
    毕司沃斯先生,我从读不来这样的名字,更别提老毛子们的长名字。一座房子,一个弱小懦弱并极度渴望尊重的男人所毕生追求的理想,幸运的是他死在了自己的房子里。我也希望自己如此,从懦弱的自我成长到对抗并能获胜的程度。入赘哦,痛苦可怜,阿弥陀佛。奈保尔以自己父亲为原型,却放入了过多的自我童年,而显得喧宾夺主,过于出戏,结尾又太过匆匆,盖棺定论,而没有情绪的表达,也似乎因作者远在英国的想象匮乏。奈保尔克制的语言,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写于股灾后的兰州拉面馆。
  • CLASSIFIED
    08-05
    粗略的读了一遍,殖民地印度底层的人如何生活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之中,上一辈的人们可能更容易有共鸣,书里书外房产成了他们一辈子的追求。我一直未曾感觉到房子的重要性,直到大学住了宿舍,才发现我需要一个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独处的空间,可以不受任何人打扰,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改变这个空间,大概就是因为从小在大房子长大,总是觉得房子里太空寂,却从来没缺过不受打扰的独处,才忽视了这个空间的重要性。
  • rivert
    03-19
    世界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一群愚不可及的穷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狗屁倒灶的破事,我读得特别艰难。40%弃。
  • 皮格西
    09-08
    后半弱了
  • 光恰似水
    05-05
    【201926】四月打卡:第一本奈保尔。开头是真可怜这个可怜人,因为自己老父亲就这么死了,又匆匆寄人篱下几乎一辈子,所以对拥有自己房子如此执念。可既然有执念,好好工作挣钱不好吗,也就是从书中能看到各种纠结的性格,中途真是一度对满腹牢骚的毕先生失去耐性。不过奈保尔写得真好啊!
  • 江寒园
    08-14
    看不下去了,1/10,现在慢慢不再逼自己读完一本书了,看不下去也不强求了,接受不完美,和不完整打两星,是我的阅读体验两星,米格尔街也就三星,所以我个人阅读趣味和奈保尔实在不是很搭
  • 阿巴厮
    10-13
    对于一部这么长小说,而且这么一个主题先行的枯燥的故事,如果没有奈保尔幽默辛辣的笔触和对印度族群的自我剖析,那真的挺难看的。不过,正因为有奈保尔,这本书完全就不同了,到最后几乎是跟毕司沃斯一样,急切地希望他快点搬到属于自己的新家,一刻也不想让他等。
  • 不想被人发现
    12-10
    虽然书厚厚一本,但是读的很快,读这本之前读过奈保尔的《米格尔街》,那时候觉得奈保尔笔下的米格尔街和我小时候成长的那条街一样。现在读《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我心里也像毕司沃斯先生一样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感觉奈保尔能写下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回忆与渴望。
  • 白凹
    09-09
    译者并不尊重自己的作品,根本就不关注译本的句子结构。
  • 氤氲
    02-11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房子,他的房子。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房子该是多么凄惨啊:他将会死在图尔斯家的人旁边,死在那个巨大的支离破碎的冷漠的家庭里;把莎玛和四个孩子留在他们中间,留在一间屋子里;更糟糕的是,虚度的一生都不曾努力让自己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活着和死去时都像一个人被生下来那一刻,毫无意义而且无所适从。
  • 丧茶
    02-14
    看了觉得好悲凉啊,感觉自己最接近主人翁的一次。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但是读起来很累,断断续续的,虽然姓名都拗口,但是没有百年孤独的畅快淋漓感,也许是翻译的原因。另外420页左右的样子有个错别字。
  • alain.proust
    06-17
    就像童年寄人篱下时那串散发着酸涩气味的香蕉上留下的被偷吃过后的惹眼而刺目的缺口,生活背后的残忍真相总是困扰着毕司沃斯先生,直到那个读到《巴黎圣母院》的夜晚,他才短暂地与黑暗打了个照面,后者便是那催逼着他不断地通过修建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寻回作为庇护的家园以便能从中逃离的深渊,那令他惊惧地蜷缩着想要对着空无呼喊的头顶高悬的乌云,“过去是虚假,是一连串骗人的坏运气”,那么毕司沃斯先生所谓的“真正的生活”及其“特有的甜蜜”究竟在不在前方呢?即便他曾直面加缪所言的“这”,最后仍“只字未提自己的失望、郁闷,以及所有的不愉快”,他用文学的巧言令色将它们改写成关于“旅途,欢迎,食物,还有庇护所”的寓言,面对深渊,他选择了近乎狄俄尼索斯的道路:在表象的世界里狂欢。
  • 碎叶吹又绿
    07-03
    第4本奈保尔,作于1961。依然带有自身影子,特立尼达印度裔旧事,切入点小、主题深刻、内容庞博精彩、情感悲怆恢弘。奈保尔的故事有一种独特的质朴吸引力,书写现实,却又显得荒诞,在不正常之中寻找生存的合理性。就毕斯沃斯先生而言,度过了贫瘠又饱满的一生,雄心勃勃又无力,内心躁动,无可奈何,终其一生,追求归属自己的房子,房子在整个过程中不过是人生意义的表象,随着生命的终结,意义随之消亡。另一条主线是图尔斯家族:毕斯沃斯先生妻子所属家族,在特立尼达站稳脚跟的印度大家庭,从兴旺走向分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也是印度裔在加勒比海的融入轨道。
  • 光影如画
    06-21
    前半部分马尔克斯魔幻主义风格明显,整个小说贯穿卡夫卡式人物关系。前半部分令擅长白描手法的作者无以为继,因为卡夫卡小说力透纸背般描述的精神层面的荒凉与虚无,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后半部分回归家族变迁史,重新回到了作者擅长的写作方式。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带有强烈的马尔克斯式个人命运带动历史变迁缩影的史诗风格,包括结尾画龙点睛的写法均是如此。作者力图突破自己流水线风格的作品,带来了宏大的构思和意图,也有足够的新意,只是在格局和人物精神层面的塑造上略显不足。“匠气”指的就是临摹技巧到达一定高度难有突破,大师的作品往往由小处入手,深及灵魂。
  • 三十郎
    12-01
    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靠着内壁特别显眼的位置。只是想让自己随时能够看到它找到它,不管有没有时间,随时能抽出来读一页两页。这就是那种让世上绝大多数的书籍显得双倍多余的书,我会不吝任何词语赞美它。我若一辈子写出这样一本书,就是把我打入十八层地狱都高兴。
  • 渡边
    03-09
    不得不承认奈保尔的种种优点:行文稳健凌厉,讽刺直指人心,心理描写精准,一贯冷漠疏离的姿态和惊人的观察能力,此部的人物性格塑造也相当成功。但是,除了对上述文体的叹服之外,这部近六百页的长篇几乎无法令我产生任何应有的共鸣和感情。正如库切所说,他缺乏幻想天赋,找不到自己的题材,作为一个在既不属于他又没有过去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殖民地居民,为了在世界上寻求立足之地,他必须不断地努力。 所幸毕斯沃斯先生总算找到了属于他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