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当代英雄(企鹅经典)

读书评论:
  • 陆斯涵Erik
    10-28
    我对书的评判标准比较简单,即是否感同身受。《当代英雄》和《人性的枷锁》两本书,莱蒙托夫和毛姆,他们用笔写出了我所难以描述的那种心情,故十分喜欢。
  • Recollections
    04-08
    我,目前为止,无法做到对待感情像毕巧林一样残酷,或者说,洒脱。跟蜻蜓点水、潇洒风流相比,我的内心似乎,还是更期望着,有一个浪漫、温暖且稳定的长期关系。于是,毕巧林为当代英雄,我成了当代善人…
  • 咸浣熊
    04-30
    “他们一边向莫斯科高呼万岁,一边偷偷地过自己的生活。”“一个人心灵的历史,哪怕是最渺小的心灵的历史,其内涵和丰富多彩未必不如整个民族的历史。”
  • Rembrandt
    08-04
    世间所有的浪子,要么觉悟不够,要么技法不及,毕巧林独孤求败。对于女人,“头脑的冷静观察,和心灵的痛苦感受”式地玩味了一生,神不知鬼不觉地捕获芳心,却被他人的妒忌化作起哄用的玩具。每个人的生存哲学不同,可以吹嘘或唾弃,却永无对错之分。
  • 笨蛋小蜜
    01-15
    不知道为什么没在豆瓣上找到我那版的版本,于是随便挑一个标记了,感觉毕巧林就是我,是我爸,是我旁边很多朋友,可能因为我们人生在世,本来就都是多余的吧……大部分人,要么韭菜要么多余要么又韭菜又多余。
  • 风挑一点灯
    09-22
    叙事的难题:日记体因为过多风景描绘、诗歌引用、内心剖析等而失真,人物是在自觉被观看的舞台上夸大表演。
  • 起床,吃饭
    01-11
    影响了我一生的书
  • Litost论
    07-25
    天,对那段历史的无知让我的阅读体验很不愉快
  • 邻家大爷
    08-25
    有错字。我这本还多给了四面
  • 哭之笑之
    01-06
    第二代多余人。叙事也值得一提,从听闻,到亲见,最后是日记。两部,共四章,多角度立体表现毕巧林的形象与内心。我爱过上流社会的美女,她们也爱过我,可是她们的爱情只能使我想入非非,变得自负,我的心依然是空虚的……我开始读书,做学问,不久我也讨厌了做学问。我看出来,荣华富贵都跟学问毫无关系,因为最走红的人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家伙,升了官,就荣耀,而要升官,只要八面玲珑就行。我的灵魂已被上流社会败坏,思想飘忽不定,我的心贪得无厌,什么都不能使我满足,我对悲伤就像对欢乐一样容易习惯,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空虚,我只剩下一个办法:旅行。可悲的事我们觉得可笑,可笑的事我们觉得伤心。不过,说实在的,我们对一切都相当冷淡,只是除了对自己。所以,我们不可能交流感情和思想,我们想知道的,彼此已经知道了。
  • alain.proust
    03-31
    正好最近读到卢卡奇的“小说英雄”,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可能正是这样一位英雄——不止于拜伦式英雄与屠格涅夫的多余人的奇妙结合——,他与这个被上帝离弃的空洞而透明的世界格格不入却仍在自在自为地追逐心灵永远失去了的天堂——自我性(Selbstheit)家园,这不是命运先在性的考验,而是迷路的个体在无实体的、非本质的现实世界中所经历的冒险,它是“走到了尽头的主体性的自我扬弃”,是“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所可能有的最高自由”。
  • 虫虫
    07-21
    如果毕巧林算多余人的话,那么绝大多数人连多余人也算不上,作品叙述视角方面很值得注意,第一节以游记嵌套小说这种第三人称的方式,借马克西姆之口树立起毕巧林的形象,而后又通过日记转为第一人称。毕巧林在在塔曼被塞壬的歌声诱惑,妙趣横生,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相比之下,梅丽小姐的故事有些俗套,最后那个宿命论又太过戏剧化,书里的东西还是挺丰富的,可以看到普希金、拜伦甚至浮士德的影子。一个人的历史,即使小人物的历史,其有趣和有益,未必就比整个民族的历史逊色,尤其当它是阅尽沧桑者观察自己的结果,当它是不存博取同情和哗众取宠的虚荣心写出来的时候,那就更加精彩和富有教益。
  • 神蛟淸夜蟄寒潭
    11-25
    男人怎么作践女人和马的故事。但我也不同情这里面的女人,唯独为被毕巧林耗死又被哥萨克窃去马鞍的那匹马流下了眼泪。
  • 胡如隐
    07-27
    在尝试过爱情,荣誉和宿命论者和宗教的蛊惑之后依然选择自我扬弃的人,贵在从没有试图为自己存在或不存在而寻找什么合理性。
  • 外外
    04-06
    第三部分“宿命论者”很惊艳
  • Mr
    06-13
    所有的好书,在亲自读过之后,会发现导读都是在瞎扯淡,内容简介也是在瞎扯淡。文字里所描绘的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与读过之前比,我明显已经是另一个我了。
  • AhFloyd
    07-01
    毕巧林日记:“我在青春年少时是爱幻想的:我喜欢轮流欣赏不安分的、火热的想象力为我描绘的时而阴暗时而光辉灿烂的景象。可是这给我留下什么呢?——只有疲惫,好像是黑夜里跟幽灵进行过一场搏斗,再就是充满悔恨的模模糊糊的回忆。在这种无益的搏斗中,我耗尽了心灵的热火劲儿和现实生活所必需的毅力。我是在思想上经历过现实生活之后,进入现实生活的,所以我感到乏味,厌恶,就像一个人在读一本早已熟悉的书的拙劣的仿本。”
  • 陈归礼
    07-09
    一部撩妹指南。作为当代青年人的虚无主义手册,我们试图尝试了一切,激情与死亡,而最后都难逃宿命。作为一个沉重的故事在描写时一种只属于俄罗斯的清新气息也让人难忘。不要忘记了这本书书名直接译即是[我们时代的主人公]。
  • koestler.
    02-22
    如果莱蒙托夫没有英年早逝估计可以写出我放在我书架上第一排的杰作。
  • 椿四十郎
    08-20
    我不明白为何主流观点把毕巧林、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类人称为“多余人”。如果他们是“多余人”的话,那么世上一切真诚地面对自己、苦苦思索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却得不到答案的人,都是“多余人”;而其他人,就是那些世故圆滑、精明虚伪、根本没有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存疑的人,就比“多余人”更多余了。也罢,世人还是喜欢用纯粹的世俗道德价值观来评价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小说中虚拟的人物,因为这样的评判最省事、对自己也最有利。在我来看,我认为毕巧林虽然算不上值得我效仿的榜样,但是他的强大、他的真诚,却值得我在内心为他保留最大的敬意。莱蒙托夫称毕巧林为“当代英雄”,绝不是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