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如何畅享啤酒

读书评论:
  • 空山
    09-03
    感觉没啥用的一本所谓“入门书”,干货太少,对我这种单纯的“好酒之徒”不太友好。前面读起来还有些趣味,对于酿造文化有些了解,加上介绍也挺友好,后面就慢慢飘了……
  • Wingsu
    01-26
    知識普及型,干貨不多
  • 江户川柯镇恶
    07-22
    不爱喝酒、尿酸574的我竟然不敢相信这本书是我自己买的……
  • 小米=qdmimi
    12-31
    书挺适合喝多而不识广的同学们啊,对于树立正确的哈啤观很有助益!然而确实有一堆译名看得有点云里雾里……翻译完不敢拿到几家精酿吧和酿酒作坊里比对比对看看群众都这么称呼这些酒么……
  • SadEyedLady
    06-29
    很正常(约等于没有新意)的科普。讲了讲基础的啤酒原料、酿造技术、风味、包装以及行业现状等话题,顺便表达了一下自己对新型酿造技术、特殊风味啤酒的包容看法。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略微提到一点啤酒行业内的性别不平等,以及如何看待“啤酒肚”ww(适合略读,适合看完放到多抓鱼)
  • 一生懸命养乐多
    08-28
    本书不适合作为对精酿零接触的人作为入门读物。译者基本不了解精酿,精酿的类型直译,没有查过中文里这些酒都应该被叫什么。作者洋洋洒洒一本书,真的言之有物吗?很多硬核的知识只是开了个头就匆匆结束,用自己的经历填补空洞的内容。如果对精酿感兴趣的人,还是读那本《啤酒圣经》吧。
  • SooophiaMS
    06-30
    最与时俱进的一次阅读了。抱着啤酒瓶,感慨作者态度之正。
  • Sputnik
    08-10
    垃圾翻译,译者要么不懂啤酒,要么不懂翻译。
  • madeonearth
    10-28
    美国啤酒的发展:今天A干了这个,后天B干了那个,诸如此类;啤酒组成原料的介绍;其他杂七杂八的叙述。
  • 梦游人间
    06-27
    不如看维基百科,自嗨型写作。结构没问题,就是里面不光不说人话,还废话连篇。怎么畅享啤酒?喝就完了
  • 脸庞
    07-12
    非科普书系警告,里面七成都是作者的一些感想,适合进阶类啤酒爱好者,初识者一脸懵逼
  • 未读
    05-21
    又到了畅饮啤酒的夏天。你知道吗?有多达十几种因素影响你喝下眼前这杯啤酒。未读•生活家特别推出《如何畅享啤酒》。这是一本由国际啤酒赛事评委、全球专业啤酒杂志编辑写给大家的啤酒指南。他从权威的角度,采取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为读者介绍了酒的发展历史、原料、风味,甚至广告在销售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等啤酒相关的种种知识。
  • 匚吱~
    06-08
    了解啤酒文化历史以及工艺的很不错的入门书,对啤酒有包容的态度:一个词(精酿)不应该成为分界点,杯中的啤酒以及酒徒们是否认为它好喝,这才是最重要的。
  • holly2007
    06-09
    精酿啤酒的出现及风行,是KPI主义的(暂时?)退潮,是后工业化时代中某些手工业的回光返照,反应消费者口味的调整——厌倦大规模、粗糙的工业化同质产品,希望重温手作时代的细腻、温度、个人化及可触摸的残缺。其世界份额虽小——12%左右,却坚定而倔强,百威等大厂亦奈何不得。在本作中,历史得以回顾,人得以完整,舌头得以重新定义,仪式感得以重新拼接,啤酒这仅次于咖啡的全球第二大饮品,绽放出复调、绚烂的光彩。
  • danyboy
    06-04
    很不错的精酿基础书,能从一开始就帮你奠定正确的“精酿价值观”,当然作者认为“精酿”这个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原有的经典性解释“小型、传统、独立”在近年来大型啤酒厂收购精酿小厂的趋势下已经不够准确。这本书第一章讲述了古老的饮料啤酒如何以精酿的身份从美国兴起,精酿居然不是从欧洲兴起而是美国;二三章最重要也最基础,帮助初级爱好者不要一上来就追求奇怪的口味和类型,就好比听古典音乐不要一上来就寻小众作曲家欣赏;第四章介绍了品酒的方法,讲的很朴素,和红酒的品法不同;第五章告诫在啤酒吧喝酒时怎么显得内行,识别不干净的杯子等;其余几章则属漫谈,干货较少。总之,初级爱好者建议前四章重点阅读。读这本书搞得我又多喝了几杯,而且到处找中国精酿啤酒的行业报告,可惜目前只找到2016年某券商的一个报告。
  • 酒渍荔枝
    05-23
    这本《如何畅享啤酒》与《如何听爵士》同属一个系列,其中的观点也有一点很像,作者都强调了一种包容的态度。甚至对于“精酿”这个概念,作者也进行了辩证的思考:“精酿”已经成为一个啤酒范畴,散发出强烈的激情,拉拢盲目的结盟。最终,归结为“我们和他们的争论”。我们需要好的啤酒,仅此而已。大厂的啤酒一定不好吗?小厂的一定是精品吗?这样过于简单的划分流于粗暴片面。结合爵士乐那本书里的观点,我想我们应该抱持这样一种态度:听不同类型爵士的人不要互相瞧不起,喝不同类型啤酒的人也不要非比个高低。唯此,我们才能得到好的音乐,好的酒。
  • 摩公
    06-20
    书名误导,内容不符合书名。该书不适合国内绝大多数普通啤酒爱好者读,因为干货少读不到多少有价值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