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棋王(纪念版)

读书评论:
  • Gun
    06-09
    首推《棋王》,其次《孩子王》,《树王》稍微差一点。阿城对细节的描写令人赞叹,《棋王》中的吃,《树王》中的磨刀,《孩子王》中的写作文,都写的极妙。在大结构上,《棋王》设计的很出彩,《树王》和《孩子王》稍显平淡。
  • 吴歈
    05-07
    还欠费功夫。阿城啊,多读书。
  • 冒菜王
    06-04
    短促的句子,鲜活的生命力,读起来横冲直撞,至结尾处宛若惊雷,是那个时代下仅存的侠义之气。
  • 兔草
    07-01
    隔了七八年重看,还是觉得好。用字太准,都是短句和平实的字,但构成起笔力万钧的感觉。又觉得是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东西,极端的冷血残酷,于是人被逼得没了任何矫饰空间。虚伪的更虚伪,真诚的更真诚。
  • 李斜陽
    08-18
    这才是真正的小说。和《棋王》一篇一比,许多作家写的,不能算小说,太空,太浮,太矫情,就像一只漂亮的纸糊灯笼。阿城的小说给我的震撼,无与伦比,只让我感到渺小。#微信读书第一本#
  • 枣枣枣
    06-01
    -2019.78本-如果有一天我去支教,这本书是我最想给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的,也许孩子们目前看不懂这本书,也无法理解阿城最后一个故事的意义,但是我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懂,懂阿城的意思,也懂我的意思。这种阅读的力量,一旦理解了,那是可以冲破天际的力量的,一旦有了这种力量,我们的文化、文明就拥有了一切。
  • 臧舟壑
    08-25
    二十年间读了四遍,还是惊叹。可惜棋王是个孤篇,阿城此外没有能够比肩这篇的作品了。
  • Cenderella。
    06-25
    读完三王,印象最深的竟然是“我”在《棋王》里物资极端短缺的情况下烹的那两条蛇,因着这两条白白的蛇肉,这个故事都活色生香起来。还有《孩子王》里王福写他父亲走进白太阳里那段作文,寥寥数字却深情饱满,简直美过诗。那动荡的年代,精神的饥渴和肉身的贫乏让一切都白晃晃的刺眼,连那些感情都让人无法直视。不疯魔,不成活。
  • 李避蛮
    08-09
    阿城的笔是活的,让人怀疑有自主意识的,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也有无限的生命与真实。我时常会被他小说的匀称与流畅所打动。三王写的不过是文革时顶平凡的一些人,而阿城的小说却并不平淡,人物被他赋予了英雄的气质,并由他浑厚稳健的笔所烘出。他的描写简单却高效,找不出一分赘余和缺口,似俗却雅,对饥饿的洞见,有一种关乎荒谬的深度。说到底,他在写这段艰难时代中关于“固执”的生存状态,棋王下棋的顽固、树王守树的顽固、孩子王教书的顽固。而不只是对人的精神作出诠释,阿城同样对文化发出了提问:封建迷信真就是十恶不赦吗?向落后发起攻击的先进文化真的绝对正确吗?在这种对峙之中,他描写了一个可预想的悲剧。但在这种逆境当中,人的信念又教人不得不感动。隐忍却骄傲的平民英雄。阿城的小说守护着普通人,他的作品有侠气,有高手之风。
  • 吴松张
    11-29
    初读不以为意,读完炸若惊雷。无论是棋王树王孩子王,都在搏激流,都在放光芒。
  • 大溪
    02-03
    好像结束的很突然,又好像结束的恰到好处。
  • 恶鸟
    05-06
    读完新版《棋王》,阿城的世俗小说里写最好的,对老子的道融入棋法那部分,反而是有点硬套了(虚张声势),这样精萃语言的笔记写法,也许就台湾张大春可以,而故事主题和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像,把海上轮船换成了知青下的乡镇,对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换成了那个时候文革和下乡运动对青年的造成的伤害,理想国这次新版阿城,设计、纸张和装帧俱佳。
  • 蓝色的鲸
    06-12
    评论里一色的5星,可是我并没有觉得那么好。虽说描写的非常的细致,可是故事就挺一般的了。
  • 雪饼咩哒
    04-24
    “从结构和故事性上,棋王最好,从情感上,孩子王最好,而从意象和意图上,树王最好。” 经典的白描,酣畅淋漓。
  • Douding
    07-15
    台湾版自序里一段话:“如果二十年后有人有兴趣再读,应该可以解读出更多的东西,例如小说中的同性目光。这种目光,是极权下最公开,同时也是最隐私的目光。我经常注意到这种盯视,它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崇拜权力的,暗祷的,解脱的,还有情色暧昧的等等。”
  • 韧勉
    04-28
    初二时班主任为了拓展我们的文学素养,读了《棋王》中的精彩选段,当时迷醉于阿城关于人物神态与动作行为的描写,这也是阿城小说最引人入胜之特点。阿城的小说最高成就便在《棋王》《树王》《孩子王》这“三王”小说经典之中,时至今日收获精美新版,细读之发现这些超越“世俗”的王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更显超逸。阿城的作品在知青文学中独树一帜,寥寥数语,足见生活之纯甄。也可见那个时代的文人文风自成一体,在其行文中,自然段的使用是为了交代一节内容之特点,很多段落都很长,绵延一页多,甚至是数页。如今学院派毕业的作家们,行文分段已成短促定式。
  • 荒人。
    04-12
    阿城的小说真的做到了,一句话就是一个场景、一种情绪、一种触动。第一个让人体会到中文之美的作家,当之无愧。
  • 不良生
    07-19
    哪有什么棋王、树王、孩子王,不过都是时代苦海中一茬亮光、激起浊浪又淹没下去泯然众人的棋子、树桩与弃儿,哭哭笑笑,嘶嘶拉拉,大半生也就过去了。
  • 嘉凉
    05-29
    佩服阿城的文字功力。字字句句间没有雕琢修饰,段落间的衔接也浑然天成,或是完全不划分段落,刹不住车直写完满满两页纸,简单得像是兴之所起随手勾勒的白描,但是总在某一个节点爆发出蓄势已久的力量,直逼人心。他对小说底色的把握也很稳,像他自己说的,”有一种很古的东西“在慢慢晕染开来,是东方人自古就珍视的那些品质:淳朴、踏实、默然劳作、贴近脚下的土地、敬畏生、敬畏死。笔下这些人,谁是“王”呢,无非只是在棋盘上才敢杀伐决断、在现实生活中却被打磨得灰头土脸的年轻人;是寡言而笨拙的中年男人,对家人对际遇都只有无奈无从开口;是一腔热血无所作为,最终只能叹息离开的知识青年。偏偏阿城寥寥几笔,就让他们有了“王”的端正、侠气和博爱。
  • 欢乐分裂
    06-01
    4.5;读阿城的文字可用“享受”来形容,鲜有生僻冷门字句,句子又短促,读来仿若“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很容易就驶入那个几乎纯粹以客观白描制造出的场景中去,是谓真正的语言功力即是如此;即使不分段的长体量段落,读来亦毫无滞涩,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文本痕迹,他在《小说选日文版自序》中也提到《史记》、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等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他擅长的人物描刻,携有烟火气、草根气与侠气,正是其自谓“很古的东西”。最爱《树王》一篇,行为动作的描摹隐有武侠风,联想到后来阿城参与《聂隐娘》的编剧,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这段读到几乎能哭出来。三短篇皆为小人物立“传”,时代洪流中很快被湮灭的身影,说真话总是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