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闲话闲说(纪念版)

读书评论:
  • 小西
    08-22
    前期觉得无聊 越看到后面竟然越赞同 有意思
  • 程丁夏
    07-29
    20周年纪念,增收一篇2016年的讲演。现在觉得阿城的议论其实很“滑”,近似老男人饭局吹水,初听过瘾是一种虚浮的知识餍足感,祛魅了。文人而非学者论学,既当不得真,也就不是借口。四星发给往日情怀。
  • 蝠蝠
    06-21
    写散文这方面,阿城还是没法和王小波比啊。
  • 阿龙
    12-14
    阿城关于中国世俗文化及世俗小说的文集,谈古论今,信口拈来。
  • 二赫
    06-27
    中国文学缺乏的是世俗的气息,太文以载道了。但中国文化本质上其实是非常世俗的,文学镶嵌于其中,自然会生出怪异之事。
  • 悄悄溜走
    01-11
    粗读了一遍,还需细品。
  • 空思我
    05-23
    每一句都有深意,洞悉世态之敏锐,文学功底之夯实,实在令人敬服。
  • 废宅朋克少年遊
    07-21
    (微信读书)也许是干了太多年科研,考据的思维深入骨髓,总觉得这种东拉西扯的内容实在没什么营养,即便是完整的表达了一个观点,但因为缺少缜密的逻辑论证,便很难被接受,何况这本书也没什么正经的观点,是比较纯粹的东拉西扯
  • Zucchini
    10-11
    初读几节时,阿城文字仿佛精神良友。读到一半,有不少当下不可认同的观点,但也不求一个立得的定论。前半部讲世俗,虽是口语却有古韵的节奏,时常引人得逐字地读,仿佛语言触摸到了某种表达的极限。阿城满篇盛赞的“礼不下庶人”,我是不怎么赞同的。尽管不赞同,也从阿城幽默然有反骨的文字中反思了许多。后半段讲小说,评论近现代中国作家,我对提及的人了解不多,但也能读出一种思路来。总得来说,也的确是闲话闲说,清谈间有灼见亦有倨骜。单以世俗为切入点,不大能说服我,我也无意再多读几部。但阿城也在最后为自己找了个说辞,曰“观”,曰“归纳”,曰“真理的可能性”,那就保有这种可能性吧。英雄见英雄,略点头而已。
  • 秋杏
    01-14
    一知半解的东西,最好就不要大放厥词,甚至含沙射影……太失望了。
  • 麦克默多的浮冰
    09-03
    凤凰文艺版至少有框可以拿来做填空题,理想国新版干脆一刀切全抹掉,不过已经是市面上删减最少的版本。明白时世不易,还是得上孔夫子搜本凤凰文艺版好好收藏。世俗精神是中华民族之信仰,也是民间生存的生态平衡。泥沙俱下藏污纳垢乃是自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属超现实的幻想。“刑要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把市民世情、坊间闲谈提炼成文字,进化为文学,便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可惜今天多数中国小说要么摆脱不了十七年以来的理念幻想、主题先行作祟,飘浮在虚空,要么好讲故事但抓不到市井神韵,真正活色生香又有精神向度的世俗小说也罕见,不如去刷微博。雅俗交汇是大境界。有趣而不油滑,深邃而不艰涩,我最热爱的中国作家依旧是王小波。略跑题,阿城此书毕竟不是小说,仍属高级坊间闲谈,虽有旁征博引之势,读来还是不够过瘾。留下的小说实在太少。
  • 高明的愚人
    12-24
    我身在历史何处?阿城部分言辞还是很尖锐的(未删节版本),不过总感觉少了些力度。但是时代还是需要敢说话的人,而现实却以审查制度来做出持之以恒的嘲讽与轻蔑,即使这些说出来的话已经过去三十年。那么,我就以删减补完来表达对其人而非其文的敬意吧。
  • Bruce
    07-07
    阿城还是好好写小说吧,谈到历史和政治无知犹如稚子,逞能如高晓松。就跟你在美国书店被人羞辱一样,你推崇世俗,世俗瞧不上你。
  • 此情
    08-06
    零零散散读了好多天,看到一半的时候从最后一篇倒过来看,发现不行,每篇尽管短小,它还是有次序的。阿城的闲话里,有好多冷知识,拐过墙角劈面遇到,想不记得都难。有好多妙哉的想法,不经意间也就点了头,觉得他说的着实在理——我现在相信经历,相信积累,岁月不会白白过去,它留下的痕迹,显现出个人特殊的味道。阿城这个是悠悠的陈香气,久远,深幽,像南方的老巷子。
  • 超cute侠
    01-25
    主题分为两部分:世俗和中国小说。对于世俗阿城主张的是“礼不下庶人”,中国社会本就是世俗社会,当然更需要世俗空间,被条条框框囿住的社会显然是阿城所批判的,这也是他敢言的表现之一。下部分从司马迁到《红楼梦》,阿城的博闻强记就体现了出来,但言语间却无卖弄,只有对作品和作家的诚恳评价,说王朔火爆得有邪气,赞王安忆的天才,驳斥港台的文化沙漠论,还以身在沙漠而不自知来嘲讽自身处境,也是敢言体现其二。
  • 氧气
    04-11
    阿城被称为天下第一聊天高手,这本书便是他清谈风的极致体现了,听他谈文学谈艺术谈思想谈现世,遍地珠玑,看的时候不住感慨,如果高校的文学史教材能这么写该多好。比如他说,中国文化的宿命即在世俗,世俗是中国小说的性格。
  • 恶鸟
    04-26
    阿城这本《闲话闲说》就更加进入世俗,进入那种灿烂张狂的唐朝,进入《酉阳杂俎》和《教坊记》里非虚构的物与事,那些具体而日常的世俗,没有悲观也没有乐观,是超“观”的。而后半部分讲中国小说(闲说),世俗的非虚构之后讲世俗的虚构,就像色不可无情,情亦不可无色,首举金瓶梅词话,最自觉的最有想象力的世俗小说,而后是冯梦龙三言,接着清代的红楼梦,都是俗到极致的雅,曹雪芹把握了这世俗之“相”上的“意”。而阿城因为对这种世俗的迷恋(着相了),才有了他《遍地风流》的流气(缺宗气,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这点我喜欢不起来,但在饭桌上,我想他会是最有趣的那种朋友。
  • 欢乐分裂
    06-27
    虽有删节,但在今日语境下,理想国能出这一套属相当难得,且读且珍惜。阿城真真是妙人,语言晓畅明白,姿态不卑不亢,幽默谦虚中反骨根根可见,黑得够厉害;知识面广才适合清谈,书袋须掉得高级而不落痕迹,文化面面观,社会习俗大考究,上古掌故信手来,正经史料野狐禅共冶一炉。从中国社会的世俗实用精神&世俗观谈起,考据世俗小说/文化的源起与形成,并在不同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世俗」是中国小说的中坚力量;五四之后因缺乏政治正确且缺乏诗意而被打入冷宫,四九之后更因革命现实/浪漫主义和政治权力的结合,导致「世俗」被“工农兵”气扫荡出门;直到汪曾祺重开世俗之眼,钱钟书张爱玲沈从文弓马娴熟,对苏童王朔贾平凹王安忆评价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