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读书评论:
  • 寥天一
    10-21
    跳着看的
  • zoe
    01-16
    继了凡四训 山月记之后 又有当头棒喝之感 #2022完成开年第一本
  • 商行天下 鼎力四
    01-12
    华彬讲的非常接地气,朴素的真理往往就是那么平易近人。儒家思想是非常先进的,个人修身的东西被统治者拿去当硬性纲领是儒家被人诟病的重要原因,通过事情去磨合吧,说啥都是苍白的,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 伯伯lee
    12-04
    学而时习之
  • eulb
    12-31
    囫囵吞枣
  • 朱红的布兰奇
    12-30
    学几千年来圣人留下的那一点真骨血,改掉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犯的几个臭毛病
  • Damage
    10-26
    感觉王阳明在用大量篇幅给自己在儒家找理论依据和一致性 本质上也是他更愿意述而不著的原因吧 为了影响力就得说服别人 说服别人最简单的方法是很主流价值观一致
  • acsaga
    04-10
    重复的话太多了。不过有一些收获
  • Franklin
    07-01
    学以润身。学习不是为了知晓一些说法,而是为了形成一种行动反射。
  • 风檐公子
    09-21
    看了大概五分之一看不下去了,倒不是书晦涩难懂,就是没那个心境去细细品味,等些日子再看吧。
  • 小王子2022
    01-25
    这里我们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的”,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不是“我希望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而是“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我怎么对你,和我有关,和你无关,因为絜矩之道,是示范给所有人。 所谓“你不仁,莫怪我不义”,那就是不义,必然在其他地方还要收到不义之报。你不仁,是你的事;我对你仁义,是我的良知,我对所有人都仁义,和你怎么对我没关系。 这就是絜矩之道了。
  • 行走的海葵
    08-11
    致良知,对自己良心的认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不偏不倚,中庸之道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率性而为、尽性而为,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存天理、灭人欲,灭的是人的私欲、私心杂念,灭的是人的贪、嗔、痴、执。忌贪得无厌、忌怨天尤人、忌痴心妄想、忌执迷不悟心如明镜、物来心照、体察入微、明心见性、见微知著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主观臆断、不要想当然一定会怎样,不要固执己见、不要执着于自我大道无形、中无定在,必须随时应变,学会权衡,学会因事而变通,有原则有权变。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外圆内方心有定向、志向,不为外物分心切忌执迷不悟、不要固执、不要偏执。一执则跑偏。一执就不是中庸。天道变动不居,没有固定规章守则,只能随时顺应变化。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
  • 霉狮♛
    03-05
    本身传习录就是一本四书答疑,零碎重叠,看过《传习录》再看华杉这本,更零碎重叠,读1/4再读不下去
  • heisen
    05-01
    跟杜维明先生的书相比我觉得这本书是不够的,诚然翻译了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也讲了讲自己的观点,但我觉得要学习王阳明所著传习录应该从他的生平开始,他是如何修身齐家,他对儒释道的取舍看法,他的行动这些方面开始入手,看他的传习录是不够的
  • 向前
    01-27
    还不错,可能之前看过一本关于《传习录》相关的书吧
  • acAric
    04-07
    看过王阳明的几本书,对人圣人之学都是懵懵懂懂。不过里面很多道理确实是返璞归真: 傲慢和懒惰会毁了人的一生。
  • 梅子
    02-14
    印象最深的几个词:我心光明、物来心照、志有定向、夭寿不二、得失不二、知行合一、下日日不断之功、行至诚不息之道、不将迎意必、必有事焉,勿助勿忘,在具体事物上格正自己的良知,不为私欲遮蔽,明心修行,不揠苗助长,也没有片刻停歇和忘记…确实是修身明心的好方法,师生问答录的形式,也点出了很多修身学习的毛病,很有启发。作为儒学在明代的高峰,和孔孟的儒学相比,角度偏重略有不同,王阳明更强调回归自己内心,在具体事物上的格物致知的修炼,深入内心;而孔子的仁和忠恕之道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度更广。另外,华杉老师结合自己和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也进行了切己体察,很有启发,写得很好!但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看完后,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用日日不断之功去知行合一,去致良知。
  • 涤恒
    04-11
    历时三月,誊抄体悟,中断两日,始怀敬心,终窥见一丝儒学之意涵、心学之精神。读上篇,始知儒学为何物;读中篇,始知儒学之博大精微;读下篇,始知下自身功夫。六七年前便读《传习录》,只觉晦涩难懂,不得要领;只言片语可解一时之困,却终未窥得其骨血精神。吾辈如此,古今世人亦如此,只见得到历代统治者及学者大儒扭曲其正道,便谓之“腐”,却不见孔孟之学原原本本就在的那点真骨血。先生于几百年前复归儒学于正道,如今先生的这点真骨血却流落外邦,不覆中华大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孟子没,几千年来,孔孟之道沦落,世人只见得大道,却不知如何用功。先生之心学,方令儒学始有用功之处。几日前读之将尽时曾有感,“懵懵在世三十年,半生拘蔽心未清。当头一棒惊坐起,此生俯首拜阳明。”
  • zci
    02-26
    1.不论内容理念是否合拍,第一次认真、系统地地学习中国儒家经典,华杉功莫大焉。2.无志向是最大的问题3.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