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浮士德(译文名著典藏)

读书评论:
  • 老倒霉蛋了
    01-07
    如能读懂德文原著,我愿和梅菲斯特做交易
  • 海扬尘
    03-18
    钱老译本感觉最舒服。读完回头看序,又学习了一遍。不过我的看法相反,我觉得浮士德正好证明了理想主义者的一生只能以悲剧告终。他唾弃枯燥乏味的死知识,认为它们派不上用场,也从中获得不了成就感。爱情上激情轻易压倒理性,不仅难得善终,也让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他因此丧失了道德,恰恰是一种反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只能与统治者妥协,客观上又背离理想,成为为虎作伥的工具。对古典美的推崇更是一场春梦,因为那本就是历史的旧产物。最后,他对事业的追求——为了人民的现实福祉——在我看来,更是自欺欺人的一种壮举。这场声势浩大的事业并没有得到群众的信任,老夫妇因此惨死在现实主义者手中。虽然天使们将他抢回天堂,别忘了他曾说过“我不考虑什么来世…这个太阳照临我的忧思,有一日我跟它们分离管它有什么变化发生。”这对他有何意义?
  • 沉冥
    06-20
    洋洋洒洒上天入地,大量援引挪用希腊神话和圣经典故。不时夹带各种私货,嘲讽异见推销自己立场。梅菲斯特意在诱惑,全程却是劳心劳力地引导,正像他的自述一样“总想作恶,却总在为善”。浮士德博士在对知识未能致用的失望中启程入世,爱情、政治、美色都无法令其满足,最后落脚在臆想的事业之中。天主认可其不懈奋斗,天使将灵魂夺上天堂,永恒的女性引领飞升,宗教救赎折射出知识分子式的近乎陈腐的理想。即使耽欲、贪婪、昏聩,在歌德眼中求索即高贵。如魔鬼所言(其实他不信),“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
  • 邱秋
    05-15
    emmmm这里面的翻译还真是一言难尽,“你的令尊”这种话也能写得出来吗?为了句子之间字数相等,扭曲了太多词汇了,翻译就是要尽其所能还原作者原意然后再追求达与雅,万不可本末倒置了呀!
  • 北落師門
    02-01
    三天看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之后开启浪漫派的时期(第一部),然而“美”要去往其发源地——古典时期的希腊去寻求(第二部)。梅菲斯特简直太可爱了!“那时,让我对那一瞬间开口:/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我的尘世生涯的痕迹就能够/永世永劫不会消逝。”歌德绝笔是生命力的回光返照啊!(钱春绮译本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
  • 伯安
    01-22
    “这个傻瓜不食人间烟火膨胀把他驱向远方他对自己的癫狂有一半自知他向上天要最美的星星。向地上要所有最大的乐子世间的一切远近之物都不足不了他涌动的内心。”
  • 不饿霸
    06-12
    小时候读到浮士德的故事梗概,一个凡人接受魔鬼的诱惑,经受灵魂的煎熬,这算是第一次思考超验的事情吧,当时觉得这是一个道德故事,守卫灵魂的故事。长大后,才看了全书,没有想象的阴郁,而是繁花似锦般充斥着瑰丽的辞藻,纷呈的角色。浮士德和梅菲斯特就是人类本身,即理性地守卫道德的戒律,也时刻疑惑自己是否已然丧失酒神的天性,即卑微又伟大,即懦弱又勇敢,即可笑又可怜,人类就是这样永远不满足,也永远悲剧。
  • Faye Valentine
    04-27
    想象你垂垂老矣,在昏暗的书房里钻研半生,感到无比厌倦,这时恶魔降临,邀请你重返青春,尽情寻欢作乐,自由地选择想要的人生,直到你心满意足便收走你的灵魂,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而且看写作本身,歌德从二十多岁一直鸽到八十多,用了一生来创作浮士德,写完就告别人世,是不是也像和魔鬼签订了契约呢。“那么,你究竟是谁?” “我是那永生作恶、永世为善之力的一部分。”
  • 你的小叶
    08-10
    我:我觉得浮士德写得一般我妈:你写
  • 王大根
    05-31
    黄粱一梦
  • 孩儿面大王
    01-28
    阅读此书需细读希腊神话和传说的《特洛亚的故事》,否则很难读懂哦。
  • 春花
    11-17
    从抽象的思维当中走出去探索实践的意义,在对自我的不断否定中去重新创造生活,走到奔溃的边缘依然坚守住上帝所赋予的伟大人格。歌德认为德国的民族性过于在意思辨,穷经皓首,最后将一生的精力都耗在这些书卷上,他期待德国青年去向外式的不断地扩展自我的边界,而这种创造过程的动力来源既是即属于人的内在的一种生命本能,它朝气蓬勃、却无所顾虑,正像歌德所说:“不仅主角浮士德的阴郁的、无厌的企图,就连那恶魔的鄙夷态度和辛辣讽刺,都代表着我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歌德正是驾驭着这种野蛮的生长力,就像一颗大树它需要不断地向上伸长渴望获得阳光、空气,在每一次向上的伸长过程中都有可能被周遭的无边际的松弛诱惑使其彻底迷失在半空中,而歌德的自我意志成了那个骑着恶龙在天空中布雨的骑士。
  • punkpark
    03-24
    在歌德这里,转变的主体和客体不是浮士德,而是世界,以及他对马克思所谓的“魔鬼”之间的需求转变。浮士德之所以会将自己的胜利看作陷阱,是因为他所取得的仅仅是内心胜利。他不停思考、做实验、读书、吃药——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文主义者,他尽一切努力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然而他的心灵越敏锐深邃,他就越孤立自己于外部——人类、自然、甚至是自己的行动能量聚集地。而如此的胜利和文化系统,是靠远离生活本身的整体性才得以建立————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 碧浪晴空
    02-22
    小时候读觉得浮士德真是个杠头,后来二读觉得浮士德是个真杠头,如今三读觉得歌德真是个杠头。
  • bb安
    07-10
    这种看似难读的书就要精装本,插图美呀,空格大呀,可以瞎想瞎写来个对话。比想象中的有意思多了,值得一读:D
  • 衡山后学祝小芸
    05-31
    读诗就很累,尤其是诗剧。我一个在房间里边读边演,分饰几角,不然真的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