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完整版插图本)

读书评论:
  • Avery
    11-16
    文笔太好了 膜拜
  • 林一竹
    10-31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 蜕变
    10-31
    今年看完的第六本书,被一种寒冷的感觉淹没
  • Athos
    02-07
    有什么比过年时节初遇萧红更合适呢。《呼兰河传》惹我落泪处竟然都是在瓶瓶罐罐宕开的那一笔。后园邻里爷爷与小团圆媳妇交错共生,和村口的泥塘一样,就是现实。好的坏的都这么兀自存在。萧红当然通着鲁迅,还有老舍甚至丰子恺,我居然没有早点读她。
  • 文凯
    03-15
    呼兰河传如同一幅风景画,读起来酣畅淋漓;生死场那近代语言的遣词造句读起来却让人头大不已!
  • Mulii
    04-05
    虽然讲了很多还算有意思的事,但被团圆媳妇惨得一度看不下去,而人们那样愚昧又那样天真,他们害了人,仍懵懵懂懂,读起来只能一股子气憋在心里。
  • 山河入梦
    09-22
    萧红写呼兰河畔,写东西二道街,写大泥坑,写南河沿,写野戏台,写跳大神,写卖豆腐的,卖麻花的,写团员媳妇,写王厨子,写有二伯,写冯歪嘴。然而她真正怀念的,却只有祖父一个人。
  • 一去
    08-24
    诚然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文学故事的发生地却格外公平,呼兰河城虽小,却有萧红为她立传,半虚半实铺开了二十世纪初的东北乡村浓艳灰白并存的生活画卷。《生死场》则更像作者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呓语,只管为你讲述那兵荒马乱到来前后的岁月。
  • 迅哥儿小粉丝
    12-10
    人生如斯,为何如此悲凉。
  • Meowth1997??
    05-26
    对于此类情节不强的小说不算喜欢 不过也能体会到满眼的荒凉与麻木
  • Mr.M
    12-01
    《呼兰河传》文笔描写是那样的细腻,读完感觉我也曾在呼兰河内长大,我也认识了呼兰河里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可以感受到呼兰河城内每一块砖和瓦,祖父也陪着我长大。《生死场》中,一个土地上的生和死,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是那样的贫困,那样的艰难,那样的愚昧,那样的无知,尽管如此,在亡国年前,他们依然站起来,依然奋斗着,这就是为什么华夏民族这么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 浮城
    11-11
    太好看了吧!萧红的文字如此舒服,娓娓道来的悲凉,好久没有读到这么喜欢的书了。(另外,推荐这个版本的,插图封面都很好看)
  • 三日
    09-10
    202 活在呼兰河边,儿时仍唱着百年前的童谣,也许身旁依旧是麻木活着的人们,娓娓道来的悲凉。生死场能看出文字的雕琢,呼兰河传便是一片天真了。
  • 咿呀咿呀呦
    08-12
    啊,太惨了。呼兰河传还有一丝丝的温情和俏皮,生死场简直就是……团圆媳妇给人印象深刻……太惨了
  • 野原新之助
    02-28
    萧红的这种写法其实挺冒险的,全篇没有典型人物,合上书回忆不出人物的名字(除了有二爷这种奇葩的名字);但萧红作品中的人物却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最使我感到战栗的是《呼兰河传》中那个被婆婆邻居用热水烫的团圆媳妇,看过一遍就永远都忘不掉。我认为萧红的特色有二,一是语感好,善用短句、娓娓道来,陡然冒出一句,令人叫绝;二是真实,即夏志清所谓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把自己从乡土中抽离出来,宛如一个看客去讲故事,一切都与她无关,又与她密切相关。我也是在农村长大,书中的少许场景我也有经历,宁静的安心的作为根的农村令人爱,落后的粗暴的作为社会结构的农村则令我惧。
  • 苏斯洛夫
    01-12
    乡音、乡情、乡愁,那是我户口本上的祖籍,那是我从没有回去过的老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土话,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家乡叫呼兰。
  • 阳光小熊
    11-20
    太会写了。出神入化的汉语表达,很冷静又很绝望地写平静生活里的迟钝感。从前不仅日子慢,从前的祖祖辈辈的日子还都相似,只是巨变来的太多,才格外衬出麻木。
  • 阿斯酉
    04-02
    萧红这两本小说都读完了。总的来说,萧红不像是在写作,反而像是绘画。读她的文字,画面铺陈而来,生动活现。生死场更多一些压抑和无助,呼兰河传多一些生活气息。读过萧红悼念祖父的文章,而《呼兰河传》读后,更体会到了她对祖父的真情。只是她的文字有些凌乱,有时会令人迷惑,不过或许这也是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