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耶路撒冷告白

读书评论:
  • Nothing
    09-18
    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很多中东的客人,第一次有点明白了“巴以冲突”这个,以及犹太复国运动和以色列立国种种。关于伊斯兰信仰主体的阿拉伯世界和这个被西方扶植的政体之间的对抗,得以知道一二。女主角狗血的感情婚姻生活实在无法引起共鸣。
  • sky.思念成灾
    12-07
    絮絮叨叨絮絮叨叨,真是耐着性子才看完。
  • 森森
    06-27
    过于私人化的零碎,特别是写夫妻婚姻生活吵吵闹闹,好烦。而且完全托不起这宏大的主题
  • 十六。
    10-18
    “我偏执地想体验真实生活与其对比。”
  • Wasted
    11-19
    翻了书评后可以理直气壮扔下这本题材如此有趣却让我读得兴味索然的书了
  • LisaLeung
    04-03
    可与《我的应许之地》一起阅读,对当代以色列的政治和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好的了解
  • なな
    09-23
    以前对以色列有盲目的好感,看完这本书有所改观,还得去看看别的
  • 鹿蕉
    06-30
    价值更多在于身份而非实质…
  • d
    06-26
    女人啊 永远都是女人做出牺牲
  • 芒果
    04-06
    作者是孟加拉人,不是印度人呀
  • 静在不言中
    04-19
    实在看不出来将如此复杂的婚姻及琐碎的吵架日常作为书的线索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看到作者的话中作者关于对丈夫观点与行为纯属虚构的说明时,非常困惑。
  • 烟斗客甲
    05-25
    作者父亲是穆斯林,自己无神论偏向印度教,BBC记者,耶城8年现居伦敦第三子耶城出生,丈夫里欧虔诚犹太人中东事务专家,相识在伦敦大学;里欧想调和伊犹,作者反对女性的移动帐篷,9岁被性侵父不帮助;里欧在逾越节不吃发酵面包爱旅行,婚后一子,母非犹子就非犹夫痛苦,移居摩洛哥母子为命夫随安南出行,有女儿后又去安曼正伊战。耶建筑阿拉伯风格,犹邻不借餐盘,阿房被犹占;抹去阿文化,女儿就读双语学校儿拒学希语,市场和葫芦巴酱,南非症候群,偷听公交车;一家一枪,采访阿难民女儿被啐,夫推伤腿;移住花园房,界线穿越市场,闪回东西孟加拉,三月一签安检色纸区分,伤脚沙滩吵分居。两国论和寸土不让,拍阿名誉杀女纪录片大麻过岗,女儿进法校,首次尝牛排,影片成功,流产,闺蜜反目,酒后失忆,印度影展骗局,险被以驱逐,又得一子割礼
  • Amélie
    07-27
    个人视角写巴以冲突是非常好的出发点,读者可以身临其境了解那些陌生生活中的细节,从人类学的角度去观察人类感情的相通之处。只是本书作者通篇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写自己与丈夫分分合合、吵架分居流产,感觉她是一幅“无辜受害者”心态,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中一通发泄,之后想起故事的主角是耶路撒冷,才写一写周围那些真正有故事的人,然而也都是点到即止,人物不够立体。作者BBC记者与牛津背景也不是很看得出来,外网上也是差评一片......
  • 为自己留白
    10-26
    为什么要买纸质书,钱就是这么溜走的……关键是没什么意义这书读的
  • 索阿雷斯
    09-01
    没什么卵用的不值一读的一本书。一直在说祖母信印度教、父亲伊斯兰教,自己是无神论者,混乱的家庭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创伤。天天和丈夫吵架,问题那么明显,也没有解决,也没有离婚。你自己愿意过这种生活,就别bb。要是过不下去,就痛快离婚。朋友怕她被家暴,她还认为朋友在害他。真的是bbc记者?
  • 蘑菇精
    05-13
    看了序言就觉得作者莫名其妙,你怎么就不能坐中间的位置啦?别人在睡觉,非要把别人叫起来去占靠过道的位置,被骂之后坐到一对夫妻旁边靠过道的座位上。人家本来旁边可以有个空位,你非要去占了把别人夹在中间。读下去之后发现这个作者实在太自以为是了,毫不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习俗。她认为穿黑罩的女性是不为自己抗争的男权主义拥护者,认为犹太家庭因为宗教原因不借给她盘子阻碍了人之间形成亲密关系。她在心里“咒骂”给她女儿吃甜食的好人,因为丈夫在异地工作想用出轨来“报复”他。一定是儿时的黑暗经历让她心理变态了吧,赶紧去看心理医生吧。这书我是看不下去了。
  • 卷阿
    05-12
    有趣的一本书,完美地展示了,欧洲教育制造的左派知识分子,如何为了自以为是地正义,处处与真正关心他们的国家与民族为难,把自己及家庭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幸好还有以色列政府在保护他们。
  • Luna3.0
    07-20
    一个白左家庭在耶路撒冷的故事。怎么港,整本书的内容跟你以为的基调不大一样,封皮上说“三千年沧桑历史凝成的一滴眼泪,数百万失根灵魂化成一句告白”,seriously?把自己小家庭的纷繁琐碎强置于复杂大背景下说事的浪漫主义真的有点矫情了。作者是bbc记者,心理刻画非常细腻,对自己对家庭对巴以政治心理剖析都有一定的洞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诩女权人士民主斗士的先锋女性,通篇抱怨与信仰不同三观不合的理想主义者兼工作狂丈夫争争吵吵分分合合,分居又怀孕,流产又结合的故事,就觉得…搓火?就,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要judge她的自作自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