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儿童法案

读书评论:
  • 恶鸟
    05-30
    如果那段法官和少年的情感再邪恶一点再挫折一点,那就赶上了庭审的精彩,对道德,法律,宗教,个人意志和情感的剖析,稍微有点对不起恐怖伊恩的名头
  • 别的树
    07-19
    之前因为题材的缘故(法律)搁置了许久,以至于最新的My Purple Scented Novel和Nutshell读完之后都没碰这本早在2014年就出版(而且我第一时间便购得了本作的原版)的作品;后来被简体中文版的封面所吸引(不出意外,还是张志全老师设计,封面的色调和用图都很棒,但我莫名觉得这个设计也非常适合麦氏更早的Sweet Tooth),于是购得本书迅速开读。也许是期待值过低,这本小作品读起来居然比想象中要顺利地多——当然,如今这个阶段的麦克尤恩些什么都是比较“温和”的路线,再加上一些可爱且俏皮的叙事技巧或是节奏——而且也非常真诚。有一些《在切瑟尔海滩》上的影子,情绪渲染的很到位,有噱头(忘年恋等),有思辨(关于法律与人情的思考),能在如此篇幅内有此效果,大概当今没几个作家能做到。
  • Icarus
    06-11
    放弃教义之后,等在前面的是福祉安康和更广阔的生活,还是信仰缺失一如走在黑不见底的密林?菲奥娜期盼的救赎没有发生,“夺走我十字架的人将被置于死地”。结尾致敬乔伊斯《都柏林人》末篇The Dead,动过的心压抑过的隐秘冲动,最终都要被诉说。
  • 与路
    07-02
    看有评论说结尾处理铺垫不够,有点草率,我反而觉得这是伊恩小说一贯的做法,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横空出世,震颤灵魂,给读者一种过山车式的快感。
  • sdt
    01-11
    久违的,可以跟在阅读《在切瑟尔海滩上》(私以为麦克尤恩最好的一部)时候的那种激动感想媲美的作品,比近几年的几部都好很多!前三分之一案件与主人公的生活微妙的编制在一起的描述最精彩,后半段稍微有点仓促,但还是收的非常好!这个篇幅的小说确实是他最擅长的,也是读起来最尽兴的。属于读了让你觉得自己永远也无法当作家,知道什么才叫做才华的作品
  • 熊阿姨
    06-14
    与电影《将来的事》几乎一模一样……可以把主人公想象成英国的于佩尔。技巧娴熟,麦克尤恩又涉猎了法律新领域,但是情节过于单薄,作为忠实粉丝也想中途放弃。66岁的作者似乎有无尽的耐心在细节上慢慢打磨,年龄会影响写作风格吧。
  • 邻家大爷
    06-20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些小地方翻译不好
  • 何适之
    05-01
    每次看麦克尤恩的书,都很佩服其材料准备的扎实完备程度。但每次又不会为现实的条框所束缚,在虚构的疆域内总有新鲜的发展和开拓。这本小说没有结构上的巧思,十分中规中矩的叙事,有着大量的英伦律政剧式的法庭辩论,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成了法官。女法官生活和工作上的叙述表面看似两条平行线,但内在的关联度却非常紧凑。另外,内容简介写得不好,会误以为本书主题很社会化。
  • 欢乐分裂
    10-02
    对婚姻中客观存在的彻骨冰冷与绝对孤独的描写,依然是最打动我之处,一定是痛悟了婚姻及家庭给予个人灭顶之灾式的阴影覆盖,才能落笔成这些永远无法解开的心结;论及父母抚养孩子的段落,依然能回想起《水泥花园》的可怖;夫妻间如履薄冰的试探,则恍如《星期六》附身,这也是本书最华彩的段落,也证明他的心理戏描摹依旧强悍;主角的个人生活穿插于“庭戏”故事,以主线带动副线的发展,直至两者完全融合,并最终改写所有人结局,前半本平淡,且有说教倾向,略枯燥,结尾古典乐现场见功力,甚至联想到《追忆》中的音乐会,整体三星半。
  • 鹿鞭野餐
    04-27
    在看到《儿童法案》出中译版的时候,我在上译的公众号下面留言:“麦克尤恩还在写,也算是这个世界上值得开心的事之一吧。”。从最开始短篇里触目惊心的阴暗,到现在冷静克制的文风。都是我爱的麦克尤恩。《儿童法案》以一个人的角色转换为切入点,探讨宗教,道德,法律,婚姻,人性的逃避以及生命的重量。眼前一亮。
  • 硬核人妻傻白甜
    05-01
    最后一次他拒绝输血,那是小心翼翼隐藏在信仰背后的自杀。打破了原本的信仰却对后续的重建工作一躲了之,亚当的精神领域大概如同二次海湾战争后的中东一样无序、茫然且满目疮痍。而女法官处于婚姻危机之中对情感的误读和矛盾也极为细腻动人。伊恩这本自带BGM的小说真是怎么赞美都不过分。
  • zhuzhu
    05-11
    对宗教本身、我们生长在非宗教国家的人能感知的还是太少了、另外读到这本、真心觉得伊恩的创作技巧实在太过纯熟了、夫妻感情的变幻、法庭上的辩论、以及宗教和现实及自我的对抗、很难想象把这些元素浑然天成的融合起来、还能在掩卷后让你去继续想象书中那个别扭又温柔的吻、这种篇幅领域的伊恩真的无可挑剔、
  • 某四
    04-28
    【2017048】真正的三角关系!当情感遭遇法律,法律介入宗教,宗教撞击情感时,冲突、失焦、误判纷至沓来,沸反盈天地占据舞台中心,所谓婚姻的真谛儿童的福祉,反倒成了小道具与背景板。篇幅不大,滋味却挺醇厚绵长,浓缩酸牛奶式作品。可读,然而对大麦克尤恩来说只是正常发挥而已,没什么惊喜,我就不玩儿命推荐了【喂】
  • 胤祥
    05-14
    篇幅不长正好一口气读完,蛮典型的麦克尤恩故事,有点「爱无可忍」的意思;法律方面真的蛮专业,也构筑了好几重有趣的二难选择情境(话说耶和华见证人……真的……),故事张力和悬念做得也很足。就是技巧用得太明显了,匠气太足,而又缺乏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结构(比如「赎罪」或者「甜牙」那种),结尾更是掉链子……
  • 考特库
    04-16
    麦克尤恩将法律、道德、宗教、婚姻熔铸在文本中,延续了以往文本的套路,似乎想要探讨许多问题,感性回忆与理性审判交错并置。文本最后,理性的话语被一种音乐共同语所消融,信仰间的差异被悬置了,也许根本不存在审判、救赎与福祉。
  • emma
    06-06
    技巧很厉害,但是故事过于单薄了
  • 宋宋
    02-17
    “这是自《在切瑟尔海滩上》后,麦克尤恩写得最好的小说。” ——《卫报》
  • 邓安庆
    07-13
    看来十万字左右是麦克尤恩的“舒适区”,以一个人物为主线,贴着她的行业和生活走,并找到一个事件的切入点,引发人物内心动荡生活偏移。这一部也不例外,一如既往的成熟平稳,但也无惊喜,渐渐对这种打磨精巧的小长篇有些腻味了。
  • 思郁
    04-21
    一如既往地精彩,法庭论辩的过程很过瘾。结尾好像有些泄气,总觉得菲奥娜法官与十七岁的亚当之间感情处理的有些草率,他们之间的感情颇为生硬,缺乏更合理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