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历史中的人生

读书评论:
  • 殷顽民
    08-26
    虽然本书为避免与霍氏自传《趣味横生的时光》重复,重点放在生平的思想言行上,但在浩繁的篇幅中,传主学术和政治立场的发展依然得到充分的着墨。就我个人而言,第五章开始,也就是霍布斯鲍姆开启学术研究生涯后,内容方渐入佳境:「年代四部曲」、《民族与民族主义》、《原始反叛者》等著作写作的缘起、过程和出版后的学界反馈;与包括J.H.普拉姆、A.J.P.泰勒、基思·托马斯、E.P.汤普森在内的英国一流史学家间的恩怨;霍氏左翼言论和各类政治活动引发的种种波澜等。虽然我们可以宽容地说霍氏忠于正统马主义的姿态是对早年激情选择的惯性和固执的坚守,因此不必苛求他未能公开否定斯大林主义。不过多年来的著述不会说谎,抛开那些纯属意识形态十字军式的讨伐,对他论著的允当的学界商榷意见无疑揭示了他的学术与他的政治信仰是深度结合的
  • 西闪
    08-17
    译者多处将“怀特海”误为“怀海特”。
  • 陆钓雪de飘飘
    08-12
    除了不甚讲究的外表,艾瑞克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他在不到20岁的年纪里展现出的博闻强识。从学术上看他明显怀有真诚的抱负。诺埃尔·安南是艾瑞克在国王学院第一年级的学弟,他觉得艾瑞克“在同辈不乏出色人物的情况下,依然是我们这一代剑桥人中最优秀的历史学家”。“无论同学们选择何种晦涩的论文主题,他都能有自己的见解。”艾瑞克的天才美名不限于学术方面,就如彼得·克尼曼说的那样:“艾瑞克对最晦涩难懂科目里的生僻细节也了如指掌,对名人来历他可以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国王学院有个什么都懂的大一新生’这样的话慢慢被传开了。你很难弄明白艾瑞克每天都在读什么书。他在英语文学社中讲述华兹华斯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根源,在法语文学社和德语文学社发表的意见则深刻得如同神谕。”钓雪按:史鲍也有短板比如南非以及流行文化但学无止境
  • 豆友1375764
    08-23
    特雷弗-罗珀认为应该把霍布斯鲍姆的gc主义理念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分开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在我看来,gc主义理想之于早慧的霍布斯鲍姆就像人的饮食习惯一样,奠基于少年时代而根深蒂固地伴随一生,这当然是值得重视的惯习,但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内涵。
  • 豆友228462393
    08-20
    一种预感:如果霍布斯鲍姆活到今天,他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很可能和哈贝马斯是一样的…
  • 荼蘼花了我无缘
    07-25
    在海格特公墓的东翼长眠的全是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我能想象他把眼镜推到前额上方,目光锐利地盯着“海格特公墓信托之友”编制的公墓历史指南的样子:他通读了里面的文字,用一种简洁精要的方式为我们提炼重点,他说:“对了,你们看,这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买了一本《伦敦书评》,他生前经常为这本杂志撰稿,而且上面恰好登载了他的朋友卡尔·米勒为他撰写的讣告。我们把这本崭新的杂志折叠好,放在他的骨灰盒上,让它伴着爸爸进入另一个世界。
  • 闵中智
    07-22
    文笔与功底都称得上是一流。本书花落中信并不意外,从霍布斯保姆的家庭谈起,再到他青年时期反抗纳粹而成为终身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剑桥读书期间的编辑生涯到广泛进行全球旅行开拓的视野。还谈到了传主两段婚姻。他对于“原始叛乱”与英国工人阶级的研究首屈一指,还对具有控制感且能即兴发挥的爵士乐有研究和评论。作为公共知识分子,霍布斯鲍姆从不满足于象牙塔内的论文写作与指点,还广泛参与社会运动:从反对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到批评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无政府主义;苏联解体后,他甚至坦言离战争已经不远了。《年代四部曲》的诞生经历本身就是传奇,谈到与萨特和以赛亚伯林等人的友谊,也不讳言很多学者对其著作的批评与评价。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良心与马克思主义者对信仰的坚守。虽然长且考验耐心,但仍不能否认它是好书,致敬。
  • 会打字的跳舞机
    12-12
    抱着八卦的心理阅读
  • 伊卡洛斯
    10-15
    “ 民族主义的出现,填补了现实中人类共同体衰退或是解体后留下的情感空白”
  • 北河沿井斯塔
    11-02
    “失败者才是最好的历史学家。”很喜欢霍布斯鲍姆用这句话反驳“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从政治上看他是失败者,但正因如此,他能和主流保持距离,做个清醒的历史审视者和未来预言家。本书让我第一次看到如此丰富的霍布斯鲍姆,包括他枯燥的英国知识分子生活和他性格矛盾面。故事从爵士乐开始变得有趣,从四部曲开始变得厚重。一个人可以同时爱憎分明又保持开放,甚至他和保守派文人的惺惺相惜并不逊色于他与左派的友谊。这是一个想记录时代又能成为时代象征的历史学家该有的品质。
  • sanbilly
    11-01
    霍布斯鲍姆的生活学术细节八卦满满,一口气读完。当然佩服霍布斯鲍姆的学问,但我也真的佩服埃文斯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流畅的文笔。。“大家书写大家的历史”
  • 骑驴任公子
    10-01
    最伟大的史学家,我说的
  • 巴特
    10-02
    历史学家对历史学家的书写。其实之前读霍布斯鲍姆自传时印象不是很深刻,今天已经回忆不起印象深刻的细节,但埃文斯的书写中,霍布斯鲍姆的共产党员身份是理解其人生经历的引线,全书写得克制严谨小心翼翼,全书后半部分的出版事宜稍显琐碎,但或许这就是一名成功学者的正常生活吧。
  • 风檐公子
    09-30
    #学习心得#著名历史学家、历史的亲历者、左翼分子,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传记。知道这个名字也就是无意中翻到这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艾瑞克照着他的话在图书馆找到了《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指引着艾瑞克在15岁这年找到了新的身份认同。”
  • 云海
    09-14
    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全面讲述了霍布斯鲍姆的人生、性格以及社会背景,并且引用了大量霍布斯鲍姆的文章片段,既拉近了读者与霍布斯鲍姆的距离,也能从中感受霍布斯鲍姆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 程小林与萧湘
    09-16
    太好看了,对霍师傅的学术、思想及各方面的反应,介绍得很详细。霍师傅个人的历史材料实在太多了,显得这本书很八卦,比如第一任太太出轨,霍师傅介意的点居然是,出轨对象不是共产党员,真是忠诚的共产党员。霍师傅作为共产党员,以马克思主义在英国学术界杀出一片天地,名满天下赚遍世界各国尤其是巴西的稿费。他和英国的关系,就很像是他热爱的的卡尔克劳斯与哈布斯堡王朝。他们都同样不认同自己生活的社会和制度,但他们的人生与历史,又恰恰只能诞生在这种社会与制度下。
  • 祝羽捷
    07-19
    我一直喜欢看把人的一生放到历史维度里去看的传记,比普通的传记更多了时代的解读。传记的主人公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身份特殊(犹太人),迁移城市(维也纳、柏林、伦敦),寿命长(刚好几乎跨越了20世纪)。当他站在世纪初的山脚下,对未来充满乐观,也不会想到自己会经历一战、二战、冷战。他会写日记,热爱种族包容性强的爵士乐,几乎到了生命最后阶段还坚持参加海伊文学节。拉开距离去看一个人的一生,每个世界的变动都在影响着个体的生命轨迹,当然对于艾瑞克的震感比普通人更强一些。
  • 思郁
    08-24
    将近八百页的传记,读起来并不枯燥。埃文斯是个好阅读的历史学家,正如霍布斯鲍姆是个经历非常丰富的历史学家一样。埃文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介绍霍布斯鲍姆的青少年生活,不厌其烦地陈述他对文学、爵士乐、旅游、交际和女性的热情上,以及为何成为一名终生的共产党员。有时候这种描述过于琐碎了,但是有些细节很有趣,比如他的第一段婚姻破裂的时候,妻子想离婚,就送了他一本奥威尔的《1984》,哈哈。后半部分又把精力放在了霍布斯鲍姆的畅销书的写作上,总是在版税、稿酬和印刷这些细枝末节上描述的过于琐碎。但是整体来说后半部分的料很足,比如叶礼庭采访他说,如果说gongchanzhuyi真的创造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是不是牺牲两千万人也是值得的。他说是的。
  • malingcat
    09-22
    著名历史学家为另一个著名历史学家撰写的传记。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是20世纪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年代四部曲”气势如虹,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一生亦深深编织进了历史的经纬。95岁去世后,他葬在伦敦海格特墓地、“就在卡尔·马克思的右边”,哀悼者们在《国际歌》的旋律中离开火葬场,是的,他一向有“死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标签。85岁时霍布斯鲍姆曾写了一部妙趣横生的自传,但是谈时代比谈自己为多。在剑桥同事、史学家理查德·埃文斯笔下,霍布斯鲍姆终于来到舞台的中心,书信中的“心声”与他人的“目光”交错,使得本书比自传更为立体。涸泽而渔的史料功夫让人叹服,仅查询过的档案馆就达二十一家。下笔十分节制,是大家风范,堪作传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