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全本全注全译)

读书评论:
  • 风惊西北枝
    01-22
    22.1.22从有而无,因多而寡。各类艺术都不过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无加法基础不足以做减法,而若无减法最终却也只得到一长串没有意义的0。天然之妙,犹若水滴荷心,不能定拟。纯粹的自然与原本,和熔铸锻造一番后的返璞归真,终究是两种“本”。“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吾爱此情,不求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而波之涛也。有寤寐于淡之中而已矣。” 本是有看到说二十四琴况是仿二十四诗品写的,恰好最近在学琴,就感兴趣找来看了看。原文其实我觉得还是缺点意思。
  • 黃小螭
    05-12
    好书!!可惜我就是不会弹琴。。。
  • smile
    05-24
    溪山琴况为明末清初古琴家徐上瀛所著。徐上瀛,字青山。作为一介民间琴人,徐青山的生平已无法考证。古代的君子修治自身的性情,没有不是通过音乐的。以五声来统摄八音,以十二律来理正五声,用气来调适,按候来运化,这样音乐之道就完备了。所以学道之人,就是研习音理的人。而在八音之中,以一音而能调和五声的,只有琴才能够做到。气定神闲,温和舒心,太和之气鼓荡宣畅,心中指下悠然自得——这些意趣是无法逐一用语言将其表述出来的。大音希声的道理现在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琴学的正道已然很难恢复,如果不以中正平和的性情状态来对待弹琴,只把弹琴看作是一门技术,这样的话,时间越久琴道也会越近于失传了。大致说来,声响繁杂而娱耳的,我知道这是时调;乐曲平澹而会心的,我知道这是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