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美国怎么了

读书评论:
  • zxhlyr
    02-02
    你说得都对,but就这样了...
  • 我来找一只猫
    02-22
    有许多观点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作者认同不公平才是根本性问题,而非不平等(的税收),所以支持从源头减少财富顶层的不公平收入,而非对富人课以重税。再比如,经济增长放缓时,资源的分配问题更加突出,零和博弈导致了失序的发生。书里的小标题耸人听闻!如果我们有人这么批评自己,早就被骂“美分”“走狗”之类的了吧。最后,吐槽一下,2020年出版的书,对涂尔干老先生还没有规范的翻译吗?还迪尔凯姆、杜克海姆…笑死
  • 生活意义是什么
    03-31
    感觉生存真是艰难!美国况且如此,中国怎么办?唯有攀登科技树,尽量让这么多中国人生活得好一些,也少受气。
  • CodeM
    07-08
    感觉这种书都是千篇一律的,真的找不到根源
  • 佑希不执
    01-16
    1、美国医疗制度使病人成瘾,同时医疗费用增加使利润向上层转移;2、贸易和自动化使劳工阶层处于更脆弱地位;3、公司和立法者没有加强社会安全网,反而进一步利润转移;4、政治体系受制于游说集团和立法者。综上,美国社会进一步撕裂,没有学士学位的底层白人是牺牲者。下一轮淘汰可能就是学士学位拥有者了。
  • 浮生的下雨天
    02-23
    一个疑问:40岁以上的非西班牙裔白人,怎么就成了美国的代表,怎么就能说明“美国怎么了”——一本种族主义的书
  • 老鼠披荷叶
    12-13
    核心议题就是为什么低学历白人虽不是社会中最惨的,但死亡率却一直提高。大概原因就是经济下滑,收入分配不均,这个都好理解,但是隐约又把医疗费用过高和工资下降联系在一起,对医疗行业猛批了一把(一是行业保护医生高薪,限制外国医生执业;二是滥开阿片药物处方)。比较触目惊心的一组数据是,低学历白人的薪酬有代际效应,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即使学历的溢价那么明显的情况下,能上大学的也不过是30%的人口。我猜可能是非不愿实不能吧。缺点很也明显,就是车轱辘话太多,逻辑上又采用排除法。
  • 豆友83782943
    03-26
    1000个字就说清楚了竟然说了13w字
  • 初级铁酱
    03-04
    大年三十心系彼岸美丽国非学士学位白人的生活,我真是共产国际精神。 读后:其实没有太多新的观点,梳理了(我)已知的一些原因和背后的一些东西,不过看到美丽过17年的医疗系统支出在GDP的17%以及2500w+的人没有医保还是震惊了,搞医改要触动的利益太多了,好难。
  • 空西瓜
    11-17
    联想到美剧Shameless
  • 晴天娃娃
    10-16
    这个标题很贴切,绝望的死亡,不管是成瘾、酗酒还是自杀,其实都是因为陷入了绝望,但是这个背后的原因,作者抽丝剥茧,用了大量数据和分析,还是非常详尽和客观的,对于了解美国社会的状况,很有帮助。就像美国种族简史,不同的书会展示一个不同的美国人的群体。值得一看。另外,两位作者的背景和学术成就也确保了书的质量,翻译也不错
  • 白云天
    11-19
    数据翔实,结论不靠谱
  • 月瓦戈医生
    11-19
    西班牙裔群体难倒院士和诺奖得主。
  • 浅野英
    11-22
    持续断裂中的美国社会。逻辑自冾,但论证太多
  • 工业先驱萨鲁曼
    01-03
    工资不是本书重点,但继赖克、斯蒂格利茨后再次强调,从二战结束-1979(凯恩斯主义时期)美国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与生产率增长同步;而1979-2018(新自由主义时期)生产率增长70%,但时薪仅增长12%(发达工业国中独一家)。这不是市场规律,是通过政治实现的劫贫济富(向上再分配)。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言必称斯密,但从未见谁提起你祖师也喷过:“我们的商人和制造商总是抱怨高工资的不利影响,但在涉及他们自己利益的不利影响时,他们沉默了。”
  • 关帅帅
    10-23
    较为中肯,高额医疗费用,高额教育费用,美国资本主义如此彻底,导致了底层民众的低寿命,人们沉迷于药物酒精。美国未来需要欧洲的高福利制度。
  • Cooltree
    10-17
    加速堕落的社会,文凭也不是唯一的,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失望与绝望。窒息感铺面而来,五百年以来的物质丰裕进步,不是人手一份
  • 金风细雨
    10-18
    当我的阅读历程行进过半时,耐心和期望濒临预警,使得我疲惫地中途搁置此书。差劲的社科类著作往往具备了一个特征:序言是全书最紧凑和闪光的章节,正文则在反复循环,核心观点单一而薄弱。美国怎么了?一句话就可概括图表和数据萃取出的新知:自杀率居高的群体,共同特征是没有获得学士学位,性别、出身、地域、财务状况的影响力通通让位于一纸毕业证。这个结论颇有新意,却像是对因果链的有意截取,难以得到读者的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