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心理咨询师。热爱写作,喜欢通过文字让人感觉温暖、获得疗愈。启点文化负责人。
内容简介
心理界限被踏线最常发生在伴侣、亲子、职场乃至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特别容易出现在“以和为贵”的华人社会里。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退让”是一种美德,做人要善良不计较,但是一旦这些付出的关系失去平衡,让我们一直处于讨好别人,自己却变得不好的状况里,失去自我的价值感,活得很累。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br />心理界限被踏线最常发生在伴侣、亲子、职场乃至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特别容易出现在“以和为贵”的华人社会里。我们从小就被教导“退让”是一种美德,做人要善良不计较,但是一旦这些付出的关系失去平衡,让我们一直处于讨好别人,自己却变得不好的状况里,失去自我的价值感,活得很累。<br />杨嘉玲心理咨询师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心理界限”故事,带领我们审视人际关系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并以精准、层次分明的角度,剖析心理界限的各种情境,带领我们戒掉不必要的人际伤害——以正确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并不会让你被他人指责自私,更不会让你失去重要的人。<br />本书从4个人际相处的智慧提点切入,进行3道戒伤害练习,由内而外,带着你划出“心理界限”,找回你应得的快乐生活。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不该为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活。<br />编辑推荐:<br />哈佛大学80年幸福研究结果表明:<br />和我们人生幸福度的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br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重要的关系中,常常出现让我们为难的事:<br />“我是你妈,我能害你吗?都是为你好!”<br />“哎呀,反正你有空,帮个小忙怎么了?”<br />“我是你的男/女朋友,看你手机不应该吗?”<br />“为什么又加班!你不陪我吃饭,我也不吃了!”<br />……<br />在强调“忍”与“让”的文化氛围里,<br />你是否经常选择妥协、忍耐,<br />感觉自己的精力被掏空,私人空间受到侵犯,<br />但想到拒绝,又会感到恐惧、罪恶和内疚。<br />不设任何防线的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忠诚,<br />是身心受伤的根源!<br />心理界限,就是“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br />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只会让彼此的关系逐渐崩坏。<br />本书将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心理界限”故事,<br />找到亲情、爱情、友情、职场关系中的“黄金分割点”,<br />让我们既能保有善良,又能坚定做自己。<br /><br />以正确的方式建立心理界限,并不等于自私,更不会让你失去重要的人!<br />名人推荐:<br />《心理界限》这本书道出我们临床很多一直具有“内射性负面思考”以及“非理性思考”的个案,他们常常在内心感到害怕,脑海中存在着许多迷思。作者用了许多贴切的形容词,像“便利贴女孩”“提款机大哥”“好累的蜘蛛侠”“救世主女孩”(很像我常说的“圣母玛利亚情结”),让我们去体会这些需要建立“心理界限”的不同类型个案。作者所提的“戒伤害,建立完整自我能量”,绝对不是自私,而是为所有关心你的亲友应该做好的身心健康基本之道!<br />—— 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公共卫生医学博士/ 杨聪财<br />一本令人豁然开朗的书,让人在关系中不至于乱了阵脚。作者带我们看见了心理界限的必要与正能量,唤起读者活出自己的勇敢。<br />——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王意中<br />在强调“忍”与“让”的华人文化氛围里,界限是我们思考应对进退时,应该培养的第二“直觉”。若能在人我之间养成“界限”思考的习惯,更可能突破“做好人还是做自己”的两难困境,找到一个既能与他人亲密又感觉自主的位置。<br />—— 临床心理师/ 苏益贤
猜你喜欢
-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
基思・斯坦诺维奇
-
彭凯平
-
陈海贤
-
唐纳德・W温尼科特等
-
朱迪思・汉弗莱
-
亚伯拉罕・马斯洛
-
马丁・林斯特龙
-
埃伦・亨德里克森
-
王彬彬等
大家都喜欢
-
蔡崇达
-
文聘元
-
莫言
-
蔡崇达
-
[丹]安娜·艾克博
-
胡成
-
凯瑟琳·麦考利夫
-
凯茜·霍姆斯
-
常青
-
胡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