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应仁之乱

应仁之乱
内容简介:
历史上最大的事件”。
作者简介:
吴座勇一,1980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博士,日本中世战争史》获第12届角川财团学艺奖。
下载地址:
下载应仁之乱
标签:
文章链接:http://www.dalanmei.com/book-content-9441.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中世与近世之间
    05-06
    先提高下评分,毕竟不管从内容本身还是译文质量以及出版社选题,都值得鼓励。对于上面的两条评论,也早在意料之中,所谓希望从幕府视角看应仁之乱,无非指传统的政治史宏观史角度的解读,日本虽然有关应仁之乱的专书并不多,但多卷本通史里面基本是这样的叙事,如何取得突破是新生代学者的主要工作,本书的价值恰恰是提供了一种微观视野,以经觉、寻尊的叙事对这场战乱乃至中世生活史加以论述,并非纯粹的政治史军事史著作。但是这类书显然并不适合国内的读者,出版社必须意识到国内读者基本是日本史零基础,别说应仁之乱,就算室町幕府的基本知识都不具备,突然接触大量的人名地名不晕才怪。所以最合理的还是引进多卷本以及人物传记之类,先有一个框架再接触这类书更好。另外本书对于左派史学的批判其实也值得中国史的研究者学习反思。
  • 完蛋了的国王
    05-06
    本书条理清晰,复盘了应仁之乱的前因后果,但问题是格局意外的小,给兴福寺和尚及大和国人的篇幅占到全书的一半,视角这么窄主要是因为引用的史料是和尚的日记,拘泥于私人日记是日本中古历史著作的老问题了,格局太小,几十骑两三百杂兵的战斗,老和尚的吐槽云云也拿来写,读来竟有一种贻笑大方的喜感,相比之下西军主帅山名,主力大内等一时豪杰都是一笔带过的戏份,固然有视点的选择,也不至于厚此薄彼到这种程度。大和国在后来的战国时代无足轻重,这种没落的处境一直延续至今,作者一味强调大和国几方势力在应仁之乱中的核心作用,反倒显得有点荒诞了……再者,在点评幕府的作用时,过多引用其他作者的观点,冲淡了作者本身的观点,幕府到底是时代的废弃物,还是力挽狂澜却功败垂成,到最后都没有一个定论
  • 惠山老翁
    07-07
    对照原书,第44页第三段最后一行删减了「中華人民共和国の国連加盟問題のようなもので」一句。其实不太觉得吴座勇一从兴福寺出发的视角有什么问题。就像他最后要把应仁之乱和一战摆在一起考虑一样,大和国的众徒国民仿佛就扮演了一战前夜巴尔干的角色,早期反筒井势力 (越智、箸尾、古市、经觉) 背后的支持者是畠山持国,之后其成为了义就一方的基干力量,筒井势力 (筒井、成身院) 相反则成为了拥护政长的势力,所以作为应仁之乱引爆点的畠山家督之争,其隐患可谓早就埋伏在了大和。当然这本书要读出兴味来,背景知识的储备是一大关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