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丽贝卡・韦斯特(Rebecca West,1892—1983):
英国文豪乔治·萧伯纳惊叹于她的文学才华
美国总统杜鲁门钦佩她的新闻职业道德
“全球百大思想家”罗伯特·卡普兰 以专著向她致敬
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记者、旅行作家。韦斯特曾被誉为“世·界·级女作家”、“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称赞她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新闻工作者”。韦斯特终身致力于女权与自由主义的社会改革运动,2004年以来,其生平事迹被两次改编并搬上话剧舞台;1959年凭借文学成就获封大英帝国爵级大十字勋章,1950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荣誉院士。韦斯特著作等身,包括:《黑羊灰鹰》《叛逆的意义》《溢出的泉水》《思想的芦苇》《真实的夜晚》《士兵的归来》。其中,《黑羊灰鹰》被公认为韦斯特的代表作品,《士兵的归来》于1982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其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
内容简介
第二次巴尔干人超越苦难,也滑向了悲剧的深渊。
内容简介
◆史诗级的纪实文学典范 逾半世纪历久不衰的巴尔干必读文本<br />◆兰登书屋、《卫报》、《国家评论》一致评选为“20世纪百佳非虚构作品”<br />···<br />【内容简介】<br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新旧欧洲的转折点,作为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在 20 世纪 40 年代前后的命运截然不同。 本书观照了自 14 世纪中叶至“二战”爆发这漫长岁月中的巴尔干历史。 这片土地经历过什么?为什么会蜕变为浸透鲜血和仇恨的信仰之地?一连串难解的谜团和苦难又是否有迹可循?<br />本书以作者巴尔干之行的沿途见闻为线索,追溯了巴尔干历史上缘于民族、宗教、地缘等因素的内外政治纠葛与军事冲突;也在对当地居民生存现状的见证中,力图揭示当地各民族命运的悲剧之谜——巴尔干苦难之人的内心始终涌动着一股为神圣牺牲的、如鹰般汹涌的渴望,他们祈盼着,犹如被献祭的羔羊以毁灭的姿态达至永恒。 这种独特的精神禀赋,指引巴尔干人超越苦难,也滑向了悲剧的深渊。<br />···<br />20 世纪不可不读的游记作品。<br />——罗伯特·D. 卡普兰(作家、地缘政治学家,获评“100 位全球顶级思考者”之一)<br />能称得上伟大的游记凤毛麟角,《黑羊与灰鹰》足以名列其中。<br />——《纽约书评》<br />这本书是对世界上一个尤为纷繁复杂的地区的深入调查。其见解之深刻、视角之独特,必将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同情巴尔干。<br />——《华尔街日报》<br />文学巨匠丽贝卡·韦斯特……其优雅而充满洞见的作品如此耀眼,20 世纪几乎没有人能够超越。<br />——《纽约客》<br />深具才华的现代英语小说家、评论家(丽贝卡)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旅行文学”的写作范围和形式,也为这种写作注入了深度的思考。可以说,《黑羊与灰鹰》是这一文学领域的扛鼎之作。<br />——《纽约时报》<br />对于任何对巴尔干有兴趣的读者,这都是一部必读之作。<br />——《纽约先驱报》<br />处处闪现激情、睿智、爱与恨,以及对生命本能的渴望……这绝对是一部不会在时间中褪色的永恒史诗。<br />——《观察家报》<br />百万字的描写与观察、分析与前瞻,在今天这个阅读仅限于潦草与匆忙的时代,看起来是那么奢侈、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却是那么强有力地活着。<br />——陈丹燕<br />在韦斯特笔下,“二战”前的巴尔干,如同“总是处于酣睡与清醒的国度”。酣睡与清醒,仿佛仇恨和宽恕的隐喻,几百年来带着迷恋与牺牲的双重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巴尔干悖谬性的宿命般的厄运。<br />——柴春芽<br />对我的写作影响最大的作家,如果只能选一位,那就是《黑羊与灰鹰》的作者丽贝卡·韦斯特。<br />——杰夫·戴尔(英国国宝级作家)<br />···<br />【编辑推荐】<br />◆ 相比旅行文学,《黑羊与灰鹰》更近于一部史诗。三度游历之外,作者投入了五年时光,“殚精竭虑”,将盘根错节的历史和现状、不同视野下的记忆与情感,连同最幽邃的精神剖析一同编入这部宏大的文本,构成一幅阔大的、层次丰富的图景。韦斯特的写作是一股思想的洪流,观察与玄思无时无刻不错杂而行,其间更深藏着对人类及其无尽的愚蠢和悲剧的理解与同情。<br /> ◆ 它也是一幅“二战”边缘的欧洲画像。从作者的游历到成书,世界历史从“一战”后的暗流涌动最终滑入了新一轮战局;就在作者写作的收尾时刻,巴尔干深陷纳粹炮火,再次经历苦痛抗争和各方抉择。它以强烈的在场感,见证了一个一切要素彼此撞击的时刻。<br /> ◆ 作为一份对世界上民族、地缘状况最复杂地区的调查,这部巨著不仅记录了遥远过去,也照亮了正在发生的历史。今日再读,我们不只是在远望斯拉夫人身畔浓厚的阴影,也是在检视当下世界里那些斗争的阴云、仇恨的火种。<br /> ◆《黑羊与灰鹰》是巴尔干历史与民族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成为其后的写作者、研究者反复回溯的文本。半个世纪后,著名地缘政治学家、作家罗伯特·卡普兰将此书视作自己巴尔干之行的随身指南,并在书中以专文致敬,“我的那本《黑羊与灰鹰》已被翻阅了无数次,写满了注释,我宁愿丢失护照与金钱,也不愿意把它给弄丢了。”
猜你喜欢
-
程中原 夏杏珍
-
范恩实
-
邓在军
-
王治来
-
〔法〕伯希和
-
沈卫荣
-
【美】何伟亚
-
钱杭
-
杨天石
-
笹川裕史
大家都喜欢
-
蔡崇达
-
文聘元
-
莫言
-
蔡崇达
-
[丹]安娜·艾克博
-
胡成
-
凯瑟琳·麦考利夫
-
凯茜·霍姆斯
-
常青
-
胡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