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史苇湘(1924—2000):四川绵阳人。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和敦煌历史、敦煌艺术理论、敦煌佛教艺术史的研究。历任敦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资料中心主任。临摹敦煌壁画300 多幅,出版各类画册、专著资料辑录等10 余种,发表论文100 余篇,其中《敦煌历史年表》《石窟内容总目》《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等成为敦煌学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他提出了敦煌本土文化论、石窟皆史等一系列理论,成功地运用艺术社会学研究敦煌石窟,为敦煌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和突出成就。被誉为敦煌“活字典”“活资料”“学界宗师,艺术巨匠”。

内容简介

《敦煌初见时》精选收录了敦煌壁画复原艺术专家史敦宇和其父母、第一代敦煌学者和艺术家史苇湘、欧阳琳所作的112幅壁画复原图作品。复原临摹是在现状临摹的基础上,经过多重考证复原壁画脱落部分和初始色彩,力图剥去岁月的侵蚀和尘埃,重现古壁画完成之初的精美面貌。

内容简介

《敦煌初见时》精选收录了敦煌壁画复原艺术专家史敦宇和其父母、第一代敦煌学者和艺术家史苇湘、欧阳琳所作的112幅壁画复原图作品。复原临摹是在现状临摹的基础上,经过多重考证复原壁画脱落部分和初始色彩,力图剥去岁月的侵蚀和尘埃,重现古壁画完成之初的精美面貌。 书中所录作品涵盖敦煌壁画中最具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六大主题:故事画、经变画、乐舞飞天、世俗生活、供养人图、敦煌遗画 (特别收录藏经洞中被西方列强盗走、如今流失海外的画作复原图19幅)。每幅作品均配以精炼易懂的文字解说画中故事、文化内涵、艺术精髓和复原重点,让读者全方位领略敦煌艺术的华美生动和博大精深。 史敦宇出生在敦煌,自幼跟随父母和先辈大师们进出洞窟学习临摹,一生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她五十多年来专注于壁画复原工作,以父辈面壁临摹留下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基础,根据多重考证补全残缺部分,并尝试复原壁画的初始色彩。父辈研究者们的工作多为现状临摹,即对脱落部分和色彩现状保持原样的临摹;史敦宇的复原临摹则致力于重现一幅清晰完整、色彩如初的画面。一张复原图需经历少 则二三年,多则几十年的繁复工作、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才能完成。 此外,书中还专文介绍了敦煌壁画复原艺术的由来、技艺及其对于保护、研究和传播敦煌艺术的重要意义,以及史敦宇和父母两代人秉持莫高精神、守护传统文化的感人故事。 ------------------------------------------------------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史苇湘先生是我认识和学习敦煌石窟艺术的入门老师。他对每一个石窟,每一处壁画了然于心,如数家珍。他们伉俪二人把一生的青春和热血都贡献给了敦煌艺术研究事业,为这一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常沙娜 工艺美术家、敦煌艺术图案学家 看敦宇临摹的敦煌壁画,在楼阁、庭院、人物、服饰等画面的处理上显露出油画的特征,这与传承油画专业出身的父亲史苇湘先生的壁画风格有关。在藻井图案、人物线条、用色技巧等方面又传承了母亲欧阳琳的特点。他们一家三代人都献身敦煌艺术研究和坚持不懈的临摹工作,目的就是要代代传承和弘扬敦煌艺术。 巫鸿 艺术史家、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在我看来,这本图文并茂的书含有三重意义:它展示了敦煌石窟中的一批经典图像并提供了精炼易懂的解释;它证明了临摹作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通过临摹者的悉心观察和精心描绘显现出照片中难以看到的细节、线条和色彩;它记录了一家“敦煌人”数十年中为保存和宣扬敦煌艺术所做的努力,在作者撰写的《我的家,在敦煌》一文中尤为感人地表达出来。 郑炳林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 《敦煌初见时》向观者展现敦煌壁画最初的面貌和色泽,并使它以临 摹和复原的形式长存人间,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敦煌艺术的治学严 谨和坚守传承。史敦宇不仅是从艺术的角度去复原,更是从学术的角 度去研究,这使得她创作的复原画兼具艺术之美与学术之实。这是一 部可以欣赏敦煌艺术之美和了解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的好书。

下载地址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