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和《唯识述义》。
梁先生二十岁后思想折入佛家,专心佛典者四五年,其间作成《究元决疑论》(1916)。遂以此文为契机,至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课程(1917),1918至1919年陆续完成《印度哲学概论》,以为课程讲义。1919年增开“唯识哲学”课程,又有讲义《唯识述义》。这三部作品俱为梁先生早年钻研印度及佛教哲学的论著,故同时收录于本卷。
其中,《印度哲学概论》于1919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1922年三版时有增删。其后再版多次,均以三版为准。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2年发行的第三版为对校本。
《究元决疑论》1916年发表于《东方杂志》第5、6、7期,1923年收入《漱溟卅前文录》,同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作为《东方文库》第45种出版单行本。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4年再版的《漱溟卅前文录》为对校本。
《唯识述义》全稿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于1920年1月由中华民国财政部印刷局印行,北京大学出版部发售,是为第一册;第二部分作为第二册于次年印行,至今未查得;第三部分未印行,今已无存。故本卷所收仅为第一部分,即第一册。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20年中华民国财政部印刷局印本为对校本。其中,书前所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改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卷,本卷不再重复收录。
梁漱溟著。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和《唯识述义》。<br />梁先生二十岁后思想折入佛家,专心佛典者四五年,其间作成《究元决疑论》(1916)。遂以此文为契机,至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课程(1917),1918至1919年陆续完成《印度哲学概论》,以为课程讲义。1919年增开“唯识哲学”课程,又有讲义《唯识述义》。这三部作品俱为梁先生早年钻研印度及佛教哲学的论著,故同时收录于本卷。<br />其中,《印度哲学概论》于1919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1922年三版时有增删。其后再版多次,均以三版为准。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2年发行的第三版为对校本。<br />《究元决疑论》1916年发表于《东方杂志》第5、6、7期,1923年收入《漱溟卅前文录》,同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作为《东方文库》第45种出版单行本。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4年再版的《漱溟卅前文录》为对校本。<br />《唯识述义》全稿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于1920年1月由中华民国财政部印刷局印行,北京大学出版部发售,是为第一册;第二部分作为第二册于次年印行,至今未查得;第三部分未印行,今已无存。故本卷所收仅为第一部分,即第一册。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20年中华民国财政部印刷局印本为对校本。其中,书前所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改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卷,本卷不再重复收录。
猜你喜欢
-
许春香
-
(日本)内山完造
-
宫崎市定
-
李为学
-
王夫之
-
[日] 铃木大拙
-
徐文堪
-
叶德荣
-
中村隆英
-
孙大雨
大家都喜欢
-
蔡崇达
-
文聘元
-
莫言
-
蔡崇达
-
[丹]安娜·艾克博
-
胡成
-
凯瑟琳·麦考利夫
-
凯茜·霍姆斯
-
常青
-
胡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