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後佛洛伊德時代重量級精神分析著作

互為主體性學派是當代自體心理學和關係學派精神分析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當代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的重要力量。該學派的基石性著作《體驗的世界》,則清晰地表達了互為主體性學派在西方哲學維度與臨床精神分析維度上的立場與觀點。

本書作者們在反思古典臨床心理學、自我心理學的局限後,借助了胡塞爾等人的現象學思想和寇哈特自體心理學的發展,針對所謂孤立心靈等概念,對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開足了批評的火力。他們認為,所有的心理過程,都源於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非孤立的心靈內在產物。孤獨的心靈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實際的人類生活及臨床精神分析過程,總是兩個主體甚至更多的系統一起交叉影響後的發展,這種發展以體驗的方式持續流動著。

這些思考將帶領臨床工作者以更開放的態度去傾聽案主的語言以及來自自己的聲音,而無論哪一方的視角,都會受到交互關係的影響,形成微妙的「共振」,進入同一個存在維度。採用互為主體的觀點,以精神分析方法嘗試理解並治療思覺失調、解離等嚴重精神病性狀態,因此成為可能。

這本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是三十年合作研究的結晶,對學者與助人工作者而言,想了解當代的精神分析如何藉由與哲學的對話,重新審視人類心靈的深度與複雜性,並落實於臨床應用,本書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現象學與精神分析都逼近了人類經驗的原初地帶。不論對於喜好歐陸哲學或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的是在人類經驗的根本處討論療癒的種種模式。」—李維倫

本書特色

★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對精神分析以及當代哲學有興趣者,本書將是必讀作品。

★探討互為主體性理論在臨床精神分析中的應用,也是該領域第一本在台面世的著作。

名人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李維倫 |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周仁宇 | 兒童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師、人類學博士

林俐伶 | 精神分析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及美國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徐 鈞 | 臨床心理學家、國際自體心理學會會員

張凱理 | 台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作者簡介

羅伯‧史托羅洛(Robert D. Stolorow)

精神分析學者,是美國洛杉磯當代精神分析學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Los Angeles)的創始成員,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以互為主體性理論、後笛卡兒主義精神分析以及情感創傷等領域的研究聞名,並於2012年在國際精神分析教育論壇上獲頒漢斯‧勒瓦德紀念獎(Hans W. Loewald Memorial Award)。主要作品有《世界、情感、創傷:海德格和後笛卡兒主義精神分析》(World, Affectivity, Trauma: Heidegger and Post-Cartesian Psychoanalysis)、《創傷和人類存有:自傳式、精神分析式,以及哲學式的反思》(Tra...

内容简介

後佛洛伊德時代重量級精神分析著作<br /><br />互為主體性學派是當代自體心理學和關係學派精神分析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當代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的重要力量。該學派的基石性著作《體驗的世界》,則清晰地表達了互為主體性學派在西方哲學維度與臨床精神分析維度上的立場與觀點。<br /><br />本書作者們在反思古典臨床心理學、自我心理學的局限後,借助了胡塞爾等人的現象學思想和寇哈特自體心理學的發展,針對所謂孤立心靈等概念,對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開足了批評的火力。他們認為,所有的心理過程,都源於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非孤立的心靈內在產物。孤獨的心靈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實際的人類生活及臨床精神分析過程,總是兩個主體甚至更多的系統一起交叉影響後的發展,這種發展以體驗的方式持續流動著。<br /><br />這些思考將帶領臨床工作者以更開放的態度去傾聽案主的語言以及來自自己的聲音,而無論哪一方的視角,都會受到交互關係的影響,形成微妙的「共振」,進入同一個存在維度。採用互為主體的觀點,以精神分析方法嘗試理解並治療思覺失調、解離等嚴重精神病性狀態,因此成為可能。<br /><br />這本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是三十年合作研究的結晶,對學者與助人工作者而言,想了解當代的精神分析如何藉由與哲學的對話,重新審視人類心靈的深度與複雜性,並落實於臨床應用,本書是不可錯過的經典。<br /><br />「現象學與精神分析都逼近了人類經驗的原初地帶。不論對於喜好歐陸哲學或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的是在人類經驗的根本處討論療癒的種種模式。」—李維倫<br /><br />本書特色<br /><br />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對精神分析以及當代哲學有興趣者,本書將是必讀作品。<br />探討互為主體性理論在臨床精神分析中的應用,也是該領域第一本在台面世的著作。<br /><br />名人推薦<br /><br />(依姓氏筆畫排列)<br />李維倫 |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br />周仁宇 | 兒童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師、人類學博士<br />林俐伶 | 精神分析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及美國精神分析學會會員<br />徐 鈞 | 臨床心理學家、國際自體心理學會會員<br />張凱理 | 台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下载地址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