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池田知久序

王中江序

序言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

一 先秦秦汉之际“名”是一个流行的话题

二 为何以“名”的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

三 名家与名学研究走向偏差的历史原因

四 “名”的政治思想研究之范围和方法

五 《中国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各章内容

上编 与“名”相关的各种政治问题

第一章 关于“名”的政治禁忌

一 “名”与人之间的禁忌

二 “名”与物之间的禁忌

第二章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正名”论、“名实”论

一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

二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正名”论

三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名实”论

第三章 两种名家

第四章 “名”与“法”的接点

一 战国秦汉时期“名”“法”对举的普遍现象

二 “名”“法”对举形成的原因——从思想史的角度

下编 个案的分析与研究

第一章 孔子“正名”新考

一 至今为止关于孔子“正名”的各种解释

二 《论语》中所见的“名”和历史上关于孔子“正名”的引用

三孔子“正名”是“名分”论和“名实”论吗

第二章 《荀子》“正名”新论

一 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学术概念研究《正名》篇

二 为何要寻求“正名”寻求怎样的“正名”谁能获得“正名”

三 怎样才能获得“正名”

第三章 《管子》四篇和《韩非子》四篇所见“名”思想研究

一 为何以《管子》四篇与《韩非子》四篇为研究对象

二 黄老道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 《管子》所见君主与“名”的关系

四 《韩非子》所见君主与“名”的关系

第四章 《黄帝四经》所见“名”思想之研究

一 《黄帝四经》所见“名”的分类

二 《黄帝四经》中的“审名”活动

三 “执道者”与“名”的关系

四 “名”与“法”的关系

第五章 《吕氏春秋》所见“名”的政治思想研究

一 《吕氏春秋》的实用主义思想倾向

二 前人对《吕氏春秋》所见“名”思想的研究

三 《吕氏春秋》“名”思想研究的前提:区别两种“名家”和两种

“名”思想

四 对《吕氏春秋正名》之分析

五 对《吕氏春秋审分》之分析

第六章 《尹文子》所见“名”思想研究

一 《尹文子》的真伪问题

二 《尹文子》的思想属性与成书时代

三 《尹文子》“名”思想之集大成性

结语

附论一 《语丛》一、三两篇所见“名”的研究

附论二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圆圈内文字新解

附论三 《老子》首章与“名”相关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北大汉简

《老子》的问世为契机

附论四 先秦道家的“无名”与“有名”

附论五 回到诸子:无法之法

主要参考文献一览

中文部分(按拼音顺序)

日文部分(按五十音图顺序)

已发表与《中国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相关论文一览(按发表的时间顺序)

后记

内容简介

池田知久序<br />王中江序<br />序言 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思路<br />一 先秦秦汉之际“名”是一个流行的话题<br />二 为何以“名”的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br />三 名家与名学研究走向偏差的历史原因<br />四 “名”的政治思想研究之范围和方法<br />五 本书各章内容<br />上编 与“名”相关的各种政治问题<br />第一章 关于“名”的政治禁忌<br />一 “名”与人之间的禁忌<br />二 “名”与物之间的禁忌<br />第二章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正名”论、“名实”论<br />一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br />二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正名”论<br />三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名实”论<br />第三章 两种名家<br />第四章 “名”与“法”的接点<br />一 战国秦汉时期“名”“法”对举的普遍现象<br />二 “名”“法”对举形成的原因——从思想史的角度<br />下编 个案的分析与研究<br />第一章 孔子“正名”新考<br />一 至今为止关于孔子“正名”的各种解释<br />二 《论语》中所见的“名”和历史上关于孔子“正名”的引用<br />三孔子“正名”是“名分”论和“名实”论吗<br />第二章 《荀子》“正名”新论<br />一 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学术概念研究《正名》篇<br />二 为何要寻求“正名”寻求怎样的“正名”谁能获得“正名”<br />三 怎样才能获得“正名”<br />第三章 《管子》四篇和《韩非子》四篇所见“名”思想研究<br />一 为何以《管子》四篇与《韩非子》四篇为研究对象<br />二 黄老道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br />三 《管子》所见君主与“名”的关系<br />四 《韩非子》所见君主与“名”的关系<br />第四章 《黄帝四经》所见“名”思想之研究<br />一 《黄帝四经》所见“名”的分类<br />二 《黄帝四经》中的“审名”活动<br />三 “执道者”与“名”的关系<br />四 “名”与“法”的关系<br />第五章 《吕氏春秋》所见“名”的政治思想研究<br />一 《吕氏春秋》的实用主义思想倾向<br />二 前人对《吕氏春秋》所见“名”思想的研究<br />三 《吕氏春秋》“名”思想研究的前提:区别两种“名家”和两种<br />“名”思想<br />四 对《吕氏春秋正名》之分析<br />五 对《吕氏春秋审分》之分析<br />第六章 《尹文子》所见“名”思想研究<br />一 《尹文子》的真伪问题<br />二 《尹文子》的思想属性与成书时代<br />三 《尹文子》“名”思想之集大成性<br />结语<br />附论一 《语丛》一、三两篇所见“名”的研究<br />附论二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圆圈内文字新解<br />附论三 《老子》首章与“名”相关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北大汉简<br />《老子》的问世为契机<br />附论四 先秦道家的“无名”与“有名”<br />附论五 回到诸子:无法之法<br />主要参考文献一览<br />中文部分(按拼音顺序)<br />日文部分(按五十音图顺序)<br />已发表与本书相关论文一览(按发表的时间顺序)<br />后记

下载地址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