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 – 1965年9月4日),旧译史怀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875年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当 时属于德意志帝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在9岁时,就成了演奏风琴的能手。1898年在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1899年,任圣尼古拉斯教堂传教士之职。1901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神学院院长。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艺术与演奏家》。他与维多尔合编了5本《J.S.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后又与E.涅-贝尔热续编了3本。他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康德的宗教哲学》、《耶稣的弥赛亚和受难的秘迹》、《在原始森林的边绿》、《文明的衰败与复兴》、《文明与伦理》等。 他于1965年逝世,终年90岁。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br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本书的出版将填补国内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br />毫无疑问,施韦泽的《论巴赫》是整个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巴赫巨作。<br />——C.伍尔夫(莱比锡巴赫档案馆前馆长,哈佛大学音乐学教授)<br />这是一本经典名著——两位伟人,一位是音乐家,另一位是哲学家和宗教学家,他们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人文传统,而后者研究前者,其心得远远超过一般水平。译者也是学问渊博的年轻学者,精通音乐和文学,相得益彰。此书值得精读。<br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下载地址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