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爱的技巧?就是往吸血鬼的气质里加入些银莲花的谦恭。——齐奥朗



作为吸血鬼研究的先驱性作品,《德古拉事典》深入讲解了吸血鬼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起源,讨论吸血鬼与血、诱惑以及死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讲述自萨满、祭司与希腊诸神退却之时起便潜伏在基督教正统教义的暗影之内,持续不断变换形态、时隐时现的吸血鬼形象。它们活跃在玛丽娅·特蕾莎女王御医的报告,马丁·路德的谈话还有伏尔泰慷慨激昂的启蒙思想探讨之中……



日本泉镜花文学赏得主种村季弘跨越文学、艺术、哲学、精神分析、犯罪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追寻栖息于人类灵魂阴暗面的吸血鬼幻想,带领你进入战栗、血腥与诱惑的世界。

种村季弘(1933—2004),日本著名德国文学学者、评论家。早期曾担任漫画大家手冢治虫的编辑。通晓古今东西的异端、暗黑文化,留下了诸多关于幻想小说、美术、电影、戏剧、舞蹈等领域的评论著述,对历史上的炼金术、吸血鬼、怪物、人偶、自动机械、欺诈师等富有魅力的主题事物也撰文进行了精彩的介绍。他对以谷崎润一郎、泉镜花为代表的日本文学也有很深的造诣,晚年以江户文化、食文化、温泉文化为主题写了很多独特的随笔。他惊人的博闻强识被称为“20世纪日本人文科学领域‘无尽知识迷宫’的怪人”。他与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一道为“幻想文学”这一类型文学做出了切实贡献。其著作集《种村季弘的新迷宫》获得第27回泉镜花文学赏。



译者:熊韵,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科学硕士。书影剧漫爱好者,文化类杂食动物。



已出版译作:《火的誓言》《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



待出版译作:《好日日记》等。

内容简介

暗黑美学名家写就吸血鬼百科全书<br />深入剖析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br />本该令人恐惧的吸血鬼,为什么我们却抑制不住地受到吸引?<br /> 编辑推荐<br />◎ 20世纪日本人文科学领域“无尽知识迷宫”的怪人 —— 种村季弘<br />他曾受三岛由纪夫赏识,是与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齐名的幻想文学旗手,以“稀 世的博闻强识”享誉日本文坛,古今东西的异端文化知识信手拈来。<br />◎《德古拉事典》—— 包罗万象的吸血鬼百科全书<br />书中包括吸血鬼系谱梳理,吸血鬼与黑死病、不腐之尸以及吸血鬼预防法的历史文献记录,还完整收录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官方吸血鬼文献记录 —— 1732 年由多位军医、高级将领组成的吸血鬼官方调查团,前往塞尔维亚调查大吸血鬼事件,开棺查验而记录的《见闻录》。<br />此外,经由歌德、拜伦的吸血鬼小说发展脉络,吸血鬼诗选集,以及戈雅、恩斯特等人的吸血鬼绘画赏析也一并网罗。<br />本书还挑选了几位历史上“活着的吸血鬼”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曾为贞德战友的幼儿虐杀者吉尔斯·德·莱斯、虐杀人数超 600 人的“人血浴缸”发明者巴托丽伯爵夫人等。<br />◎《德古拉事典》—— 揭秘吸血鬼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之源<br />为什么本该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暗夜眷属,却如此长久地活跃在文学、影视作品当中,甚至让无数人为之疯狂?<br />作为“直至死亡降临的生之赞美”,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血液崇拜与对死亡的两极性情感,混杂着死者恐惧与尸体追慕,还有跨越生死界限的脱轨战栗……<br />◎《德古拉事典》—— 谈论吸血鬼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br />玛丽娅·特蕾莎女王的御医杰拉尔德·范·斯威登在《与吸血鬼相关的医学报告》中写道:“我不止一两次地塞给丧葬人员小费,请他们极为小心地打开了几个棺木。其结果是……”<br />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则高呼:“多么令人吃惊!我们 18 世纪居然会存在吸血鬼!”<br />蒙塔古·萨默思神父发出疑问:“虽属于我们的世界,也同样属于另一个世界。他果真是死者吗?”<br />波德莱尔则在《恶之花》中写下:“我是我心的吸血鬼,伟大的被弃者之一……”<br />美国批评家莱斯利·费德勒这样描述吸血鬼:“欧洲并不具有把关于人类灵魂某种黑暗真相诉诸表达的恰当且公认的词汇(Vocabulary)……”<br />《德古拉事典》以吸血鬼切入,探讨社会性、文学性等多方面的内容,探寻人类灵魂隐秘的阴暗面。<br /> 内容简介<br />爱的技巧?就是往吸血鬼的气质里加入些银莲花的谦恭。<br />—— 齐奥朗<br />作为吸血鬼研究的先驱性作品,本书深入讲解了吸血鬼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起源,讨论吸血鬼与血、诱惑以及死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讲述自萨满、祭司与希腊诸神退却之时起便潜伏在基督教正统教义的暗影之内,持续不断变换形态、时隐时现的吸血鬼形象。它们活跃在玛丽娅·特蕾莎女王御医的报告,马丁·路德的谈话还有伏尔泰慷慨激昂的启蒙思想探讨之中……<br />日本泉镜花文学赏得主种村季弘跨越文学、艺术、哲学、精神分析、犯罪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追寻栖息于人类灵魂阴暗面的吸血鬼幻想,带领你进入战栗、血腥与诱惑的世界。<br /> 名人推荐<br />以这方面的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现代日本没有谁能比得过种村氏。<br />—— 涩泽龙彦<br />碎片化、分析性的讨论对于那些寻求丰富灵感的人来说,是一种衰弱的毒药。我沉浸在一种近乎魔幻的博捜广览中,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仿佛得到了充足的创作营养。<br />—— 日本芥川奖得主、《日蚀》作者平野启一郎<br />那时候,大学生们会根据读不读涩泽龙彦和种村季弘而分成两派。说出“异端”“暗黑”这样的词语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在那个时代,人们依旧热烈讨论着这些内容。<br />——《艺术的言词》作者、美学评论家谷川渥

下载地址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