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凯尔泰斯・伊姆莱(Kertész Imre),匈牙利犹太作家,1929年11月9日生于布达佩斯。1944年被纳粹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来又转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1951年后,凯尔泰斯先后当过工人、编外记者、自由撰稿人和文学奖。
内容简介
《船夫日记》1992年出版,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观念和尝试,将生活描述与艺术表述有机结合在一起。
内容简介
假如上帝死了,谁将笑到最后?<br />* 他说:“在我的作品中,大屠杀从来无法用过去时态表现。”他说:“生存就是屈从。”他说:“作家不可能创造一个比上帝所创造的还要愚蠢的世界。”<br />*《船夫日记》,凯尔泰斯对存在与死亡的自杀性思辨,一部关于生命、文学、自由与生存的跨时代沉思录<br />*匈牙利语译者余泽民全新修订<br />“凯尔泰斯是一位神奇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与内涵,只能用最高的文学奖来评价。”<br />——《夜》作者,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br />“他发出真挚、正直的声音,用非戏剧的声音叙述集中营的恐怖,语言的音乐性很强,读他的著作会联想到卡夫卡和贝克特。”<br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br />“这条船是大家共有的。你们建造了它,我们一起乘它出航;不过,我们无法操纵那将我们席卷的水流。<br />既然这样,你们还需要船长、舵手、大副、二副和水手们做什么呢?”<br />《船夫日记》1992年出版,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自1961年至1991年所写下的日记。这本历时三十年的日记,记录的不是日常的琐事,而是每日的思索,是对自己平日所进行的、近乎偏执狂的思考的哲学性表述和文学性记录,是他与帕斯卡、歌德、叔本华、尼采、卡夫卡、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的对话。凯尔泰斯像一个冷静理智的科学家,用客观的眼睛,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散落的思维碎片,坦率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念和尝试,将生活描述与艺术表述有机结合在一起。<br />《船夫日记》是凯尔泰斯对个人思想轨迹的描绘,对纳粹大屠杀和集中营生成因素的深刻思考,是他对生存与死亡意义的哲学思辨,对自己写作动机和目的的残酷剖解。通过《船夫日记》,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凯尔泰斯就像一个“早产的老者”,当他在十四岁经历了一年的纳粹集中营苦难之后,他就已经成熟了;这种成熟不仅是性格上的,而且更是思想上的。可以这么说,他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用文字表述,而这种表述,是一个聋哑人振聋发聩的无声呐喊。
猜你喜欢
-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英] 珀耳塞富涅•洛克
-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
(苏)契诃夫 等
-
程波
-
[日]小尾郊一
-
[清]戴震
-
陈子龙
-
[唐]欧阳询
-
沈石溪
大家都喜欢
-
蔡崇达
-
文聘元
-
莫言
-
蔡崇达
-
[丹]安娜·艾克博
-
胡成
-
凯瑟琳·麦考利夫
-
凯茜·霍姆斯
-
常青
-
胡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