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赠送实体书籍】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南北的猫”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唐史学者王贞平教授关于唐代军事外交的专著。这部著作旁征博引,将“多极”亚洲中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的“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并对唐朝对外关系的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体系,以及“德”“义”在对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
作者简介:
王贞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曾任日本关西大学COE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唐代宾礼研究:亚洲视域中的外交信息传递》等。
下载地址:
下载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标签:
文章链接:http://www.dalanmei.com/book-content-10192.html(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读书评论: 更多
  • 虾米
    07-28
    打脸“朝贡体系”“中国中心”论。1、唐不能左右亚洲的地缘政治环境,其自身也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资源不足或缺乏将自己构想的世界秩序强加给四邻的政治意愿;2、四邻并非被动地接受唐的政治和文化制度,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予以改造和调整,并由此发展出各自的政治或民族中心论;3、唐在对外事务上实施的中央-地方双重管理体制,使得中央的调控充满不确定的变数且在客观上增强了边将和节度使的权力,因而加深了问题的复杂性。一言以蔽之,唐与四邻的情况在本质上是变动不居的,这种不断变化不时地塑造和重塑它们之间的权力关系。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具任何一种方案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纠纷,对外关系的唯一原则就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这不是“朝贡”“中心”所能涵盖和解释的。
  • 安德烈大叔
    07-22
    从观念上去中心化是理解历史很重要的一步,有唐一朝,其与周边国家的自身境况是不断变动的,盛衰之间的流动塑造了相互之间的权力关系。摒弃华夏世界单极中心的虚荣心,隋唐之际的亚洲本质上就是多极世界,虽然唐文化独特的软实力对四邻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可过度简化而高估),但从军事与政治而亚洲政权的言势起势落一直是流变的。唐初几帝外交政策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多元的实用主义,以理想为表,以务实为里,并不受儒家德义教条的束缚,儒家外交思想对唐外交的渗透感觉主要还是在唐后期。但终唐一朝,其实力并非如民族主义者们不经考察和思索而鼓吹的强势,无论是征服、羁糜、和亲、安抚、妥协,从功效-合宜-互利角度来看,都应保留质疑,有待进行更为全面的考察和思索。但盛唐百年吸引人的终非政治军事外交,而是包容和气度。
  • bookbug
    07-29
    今年读过最好的域外中国史研究,不仅有翔实的史料分析打底,更有清晰的学术脉络。王贞平早年应崔瑞德之约为《剑桥中国史》撰写唐朝对外关系一章,奠定了其后的学术研究方向,之后在汉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对照中发现,主流的朝贡体制论过于浓厚的中国中心论色彩并不完全符合真实的对外关系,哪怕有天可汗之尊。随后进一步扩大到对突厥、高句丽、南诏、吐蕃等政权的逐个研究,最终以多极论取代了中心说,本书便是这一研究的产物。翔实体现在导论后一至四章对不同政权双边政策的琐细分析,鞭辟入里。第五章通过研究唐时中央与地方在处理外交关系时的双重管理体系所产生的利益冲突,部分揭示了从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再到唐廷覆灭的历史必然。末章自先秦外交思想入手对汉唐时期对外政策的综述则是全书最精彩的华章。其实理解这种多极对当下国际形势也有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